全市建成30条道路“绿波带”
本报记者 孙宏阳
在不拥堵的平峰时段,开车在一条主干道上匀速行驶,经过的每个路口都能神奇地赶上绿灯,别急着感叹自己运气好,您有可能已经驶入“绿波带”路段了。交管部门通过提前对一些路段相邻路口的信号灯进行协调,使车流可以在连续绿灯状态下通过这些路口。截至目前,全市这样的绿波路口已增至209处,分布在30条主干道上,二环至五环内的绿波道路平均提速15%。
效果:
绿波道路上至少提速10%
上午10时,早高峰已经退去,站在市交管局大楼13层望向二环路官园桥,从平安里西大街由东向西的车流匀速驶来,像一支整齐划一的队伍,不可阻挡地连续通过数个路口。怎么这么顺?这就是“绿波带”的效果。平安大街(包括平安里西大街和地安门西大街共两条路)也是今年交管部门新完成的10条绿波带之一。
什么是“绿波带”?就是将一条道路上多个相邻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协调起来,使车流可以在连续绿灯状态下通过这些路口。只要车辆匀速行驶,进入绿波带区域时第一个信号灯为绿灯,那么就将连续多个路口绿灯通过。这种状态就是从以前的车等灯变成灯等车。从司机的视觉看,前方绿灯好似绿色波浪滚滚而来,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绿波带”。
10时30分,交管局科信处李警官开车带着记者从平安大街地安门路口出发,向官园桥方向行驶。这段长3.5公里的路,共11个路口,碰上3次红灯,全程5分51秒。而据测算,绿波优化前,通过这一路段平均要等5至6次红灯。优化后,该路段通行时间减少了近两分钟,平均时速每小时提高了5公里。“绿波带并不是说绝对碰不上红灯,跟是否匀速、交叉路段车流量是否过大等也有一定关系。”李警官介绍。
而在二环以外路段,优化效果更明显。
据了解,2013年至今,交管部门陆续对全市范围30条主干道上的209处路口进行了信号绿波的协调优化。其中,二环内绿波道路86处路口,平均通行时间减少了8%,平均车速提升了11%;二环至五环的绿波道路123处路口,平均通行时间减少了13%,平均车速提升了15%,绿波带在出城方向上的交通疏散效率提升更为显著。
规则:
“绿波带”只在平峰期启用
有司机可能会问,既然效果这么好,把所有路段都设为“绿波带”,不就走到哪儿都是绿灯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李警官介绍,信号绿波对道路的要求很严格。首先,同方向至少两条车道以上,保证慢车不影响快车通行,左转弯车辆不影响直行车,不受阻碍的通行才能享受绿波效率;其次,相邻路口流量相似,下游路口有消解上游流量的能力;此外,路口间距不能太长,450米至500米效果最好。
同样道理,“绿波带”启用的时间也不能设在早晚高峰期间,一旦发生车辆排队,就会切断“绿波带”。所以,只有在正常的平峰期,路段车辆未饱和时开启,才能达到一路畅通的效果。此外,司机还要把车速控制在规定的时速内匀速前进,车速快了或慢了,都无法充分享受“绿波带”的便利。
为了保证“绿波带”的效果,路口信号灯的变灯间隔时间精确到秒。李警官告诉记者,在对信号灯进行调试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联网对时。“每隔一天就要通过后台系统重新对一次时,一秒钟都不能差。”李警官介绍,这些“绿波带”路口看起来是自动运行,实际幕后有许多人力在后台保障。
前期:
一个路口经过30次测试
那么,“绿波带”究竟是如何设置的?李警官和他的同事把记者带到北辰东路进行演示。前期,技术人员已经计算出一个合理的绿波车速与变灯间隔,关键是需要到现场反复进行评估。调试员打开信号机,把两个路口的变灯间隔设置成50秒,结果只有一半车流能连续通过两个绿灯,效果不够好。李警官让调试员把间隔降至40秒,也就是让第二个绿灯提早10秒亮,这次85%的车流能一次通过两个红绿灯,达到了顺畅的效果。
“四环至五环的道路还敢这样5秒10秒的加减,二环内的道路可不敢,极易造成拥堵,加减只能在1至2秒之间。”李警官说。每设置一次数值,就意味着测试人员要开车进入车流,绕上五六圈体验效果。在北辰东路四环至五环的3.8公里路段上,共有5处交通信号灯。交管部门共进行了6次信号绿波优化,测试人员前后做过30次测试。
李警官介绍,经过动态优化和跟进调整,目前这一路段持续的绿波效果十分明显。经效果评估,经过该路段基本能达到全部遇到绿灯通过,或者仅需等1次红灯即可通过全部路口。机动车在该路段上的平均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0公里。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