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绿村屯,八桂用青山绿水承载乡愁

22.04.2015  13:08
   中国绿色时报4月22日报道(记者 李娜  蒋卫民)  还记得山脚下清澈见底的小溪、飞舞在苍翠树林间的鸟儿和村口的那株古树吗?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无数人的乡愁所系。为适应发展新常态、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定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
  “缺树少绿的乡村绝不是生态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莫一平说,2014年底,广西全面启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力争到2016年底建设1万个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以点带面提升农村绿化整体水平,让绿色成为乡村的“外衣”,成为生态乡村的“灵魂”。
   用绿色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足见建设生态乡村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大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2013年底调研林业工作时曾指出,广西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远山绿化不错,但村屯绿化不足。为让广西的乡村绿起来、美起来,2014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全面启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建设,计划通过建设1万个绿化示范村屯带动全区农村绿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绿色村屯怎么建?
  “三林两区一道双发展”就是广西为全区18.2万个村屯“量身订制”的绿化美化“秘籍”。广西将在近两年引导、扶持各村屯因地制宜地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建设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和乡村绿道,发展庭院经济和生态产业,确保村村有特色、屯屯有亮点,实现乡村增绿、农民增收。
  有了明确的目标,广西推进村屯绿化的力度持续加大。
  自治区林业厅成立“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检查验收。全区还开展了村屯绿化模式调研,了解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典型村屯的绿化现状,提出科学的村屯绿化模式、苗木管护方式等建议。在村屯绿化建设过程中,广西从自治区、市、县三级林业部门抽调2155名工作人员组建自治区“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绿化工作队,进驻全区50个重点县的示范村,具体指导督查村屯绿化工作。
   举措机制频创新让乡村更绿更美
  目标和路线图已然清晰,广西村屯绿化建设不断提速。
  2014年11月21日,广西召开全区村屯绿化专项活动视频动员大会,全区各地掀起绿化村屯热潮。2015年2月,广西又启动了“百村增绿”行动,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个村,迅速开展村屯绿化。
  为有效推进全区村屯绿化工作,广西采取示范引领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抓好一批以果树、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种植为主的绿化示范村屯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热情。自治区林业厅还创新建立了干部分片包干指导机制、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工作绩效考评问责机制、村屯绿化长效机制、高效运转的统筹协调机制等,确保村屯绿化成效。
  开展村屯绿化、建设生态乡村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美化农村富裕农民。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广西把村屯绿化工作与调整树种结构、促进生态富民相结合,在选择村屯绿化树种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既能绿化美化又能增加收入的果树、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并将绿化工作从村屯向山上延伸,实现以村屯绿化为平台推进树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提升村屯绿化水平的目标。
  在自治区林业厅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各地纷纷创新举措机制,全力推进村屯绿化建设。
  柳州市把村屯绿化工作与“大种树、优生态、惠民生、促发展”活动、“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等相结合,发动村民自愿参与生态乡村建设,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督促村民长期开展村屯绿化和生态保护工作;贵港市以村屯的房前屋后、路旁、村旁、水旁和村屯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其他用地为重点,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风景林、水源林和农田林网,不断提高村屯绿化水平;来宾市把推进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列入机关干部驻村联系点开展“三进三万”行动的工作内容,要求各单位到农村联系点开展村屯绿化调研和组织开展植树绿化活动,为生态乡村建设宣传造势……
   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建设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而乡愁的根恰恰就在乡村。
  彭清华在听取自治区林业工作汇报时曾提出,人们觉得一个村子有历史,往往是因为村里有几棵大树、古树,这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淀。
  为此,自治区林业厅提出,将村屯绿化与保护乡村文化相结合,尊重乡村的传统习俗,不能照搬城市绿化模式,要走出一条有农村特色的绿化路子,把广西农村独特的山、水、田、林、路充分凸显出来,打造让居民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农村。
  来宾市武宣县车乡镇下莲塘村就是一个系着游子无限乡愁的美丽小村。下莲塘村在开展村庄绿化工作中,充分利用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将军第”和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刘统臣庄园两处古建筑群,融合当地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8100多元。
  在广西,像下莲塘村这样将村屯绿化与乡村历史及独特文化相结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村屯还有很多。
  各村屯因地制宜地将绿化工作与当地独特的乡村文化脉络相结合,注重保护古村落和古树名木,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提升乡村生态文化内涵。一些人文气息浓厚或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村屯,结合当地特色建设环村绿道和与城镇、景区连接的乡村生态绿道,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林区和生态小区,通过村屯绿化带动发展生态旅游、乡村花园、休闲农庄等,在绿化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