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北京开出一张“大药方”
在世界的舞台上,有着这样一个巨人——他的高速发展足以吸引全场观众和同台竞技者的眼光;而他暗藏的伤痛,也让人担忧其体内是否已有病患。
有些,是当年“练功”时留下的旧疾——旧城保护被屡屡诟病、发展几十年形成的“摊大饼”现状。有些,则是近年来添的新伤——人口过度聚集引发的交通拥堵、资源短缺,几乎成为管理死角的“城中村”……
巨人就是北京。为了让城市更健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开出了一张大药方。
号脉—— 臃肿的城市先要“舍”
2014年7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8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提出一个新理念,就是给北京“治病”。
“要让北京在未来5年中有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市发改委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舍”是量身打造“十三五”规划纲要时确定的第一个字。
刮骨疗毒,激浊扬清。洋洋7万字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最先确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用水总量小于43亿立方米,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国家要求——都是“硬约束”。
“臃肿的城市需要瘦身健体,先划定红线,才会更明确。”该负责人说。伴随而来的,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纲要》中的一部分重点内容。
会诊——3万余人请缨当“大夫”
治病的药方,是在无菌室里研究出来的吗?当然不是。为了规划足够“接地气”,一场史无前例的民意征集,自去年4月21日展开。
当天下午,一份《北京晚报》像往常一样送到北京交通大学老教授耿文学家中。“十三五”规划征集建言的消息,让已经年近耄耋的耿文学如小伙子般激动起来。这位55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的老教授戴上老花镜坐在桌前开始手绘原理图,当晚7点,一份汇集老先生大半生经验的建议,发到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传真机上。耿文学建议,在全市小汽车排气管上安装超小型超声波除尘器。
虽然说话带着川音,但在首钢工作了23年的姚红早把北京当成了家乡。“十三五”规划建言消息随着媒体、网络的传播越传越广,也传到了姚红的耳朵中。姚红花了两个晚上,洋洋洒洒写下3000字关于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建言。“以前去河北,总能看到很多运菜运水果的货车,火车运输成本更低、环境污染更少,北京应该加快和周边省市的货运铁路建设,蔬菜粮食等运输改为火车。”姚红说。
像耿文学、姚红这样关心着北京城市发展的人还有很多,1.6万条建言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传来。6位市领导专门安排了面对面的会议,听取专家学者、企业家、市民意见建议。起草小组还请来了中国社科院、中科院等学术力量。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专题座谈会开了150多场……
来自3万余人的建言经过一轮轮抽丝剥茧,最终汇入7万余字的《纲要》。
开方——去火固本摆脱“亚健康”
要让北京摆脱“亚健康”,去火的同时还得保留元气。小组成员在谋篇布局上,有着一番斟酌。
“最终的《纲要》分为10篇,共分为3大部分。”相关负责人说,第一部分是“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列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八大重点任务,而第三部分则是要保障实施的内容。
“清火”药方,聚焦在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不佳等这些老百姓关切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人口调控、加快治理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等具体解决措施。而“固本”的药方,则是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实现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药方里,还要“增肌”。未来5年,北京将全力筹办2022年冬奥会,这会让首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等功能更加巩固,也将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的绿色,更好的环境,更便捷的交通,更好的城市管理和更文明的城市环境。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一味大药方还有些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完善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加快推进中心城棚户区改造,让老百姓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耿诺)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