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 | 经管学院樊胜根、司伟参与撰写的文章在IFPRI网站发表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上下同心抗疫,经管学院樊胜根教授、司伟教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协作、敢于担当,把文章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参与撰写的《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食物和营养安全的冲击》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网站发表,正文如下:
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食物和营养安全的冲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蔓延至全国。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各地均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其中包括封城、封路、封村等措施限制车辆和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虽然这些控制措施是必要的,也应在防范疫情的同时关注短期的食物供应和长期的食物安全问题。中国的SARS、西非国家的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爆发等都不同程度的引发了食物供应短缺、食物价格上涨、食物获取困难、营养不良人口增加等食物安全问题。疫情尤其对儿童、妇女、老年人和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食物和营养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根据世行报告,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后,几内亚、利比亚和塞拉利昂等地区的大米价格上涨了30%,利比亚的木薯价格更是上涨了150%。2003年,由于SARS的爆发,中国的冬小麦收割推迟了两周,广东和浙江等地的食物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抢购。
自去年12月疫情爆发以来,湖北省武汉市乃至全国的食物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尽管有报道称,少数地区的物价有所上涨、食物供应有所不足,但主食、水果、蔬菜和肉类供应充足。也有媒体报道表明,由于缺乏足够的饲料供应和及时的产品销售,家禽业已经面临压力。如果不采取行动,家禽业和其他养殖行业的供应可能会开始收紧,造成食物供应短缺,从而危及民众的食物和营养安全。
现状评估
食物供应中断状况预计短期内不会严重,截止目前,食物供应充足、市场基本表现平稳。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目前已经过去两周,在过去两周各地陆续提高了公共卫生的管控级别,各地封城封路措施逐渐实施,人们防控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由于目前消费的产品是节前疫情全面爆发前生产的,为应对春节假期,前期生产充足,流通企业储备充分,因此疫情带来的物流不畅并没有对食物价格和供给带来显著影响。其中,粮油等大宗耐储产品价格基本稳定,蔬菜、水果、肉、蛋等生鲜产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家禽业已经受到影响,如果不采取行动,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运输阻塞给饲料等投入品的分配带来困难,部分企业已经遇到了投入品不足、产品交付困难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由于活禽被认为是潜在的疾病风险因素,活禽交易受限,一些企业的鸡鸭无法出栏,鸡苗无法销售,而养殖企业的产能是在疫情全面爆发前就已形成,致使鸡苗活埋和鸡鸭闷棚现象频繁发生,许多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濒临破产。受此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足,据行业估计鸡苗和鸭苗的市场投入量下降了约50%,若按照40天的出栏周期计算,一季度后市场供应量可能明显下降。加之非洲猪瘟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肉类供应可能受到阻碍。
如果食品加工企业不能尽快恢复生产,农业食物系统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将受到相当的负面影响。 2017年,居民直接消费的农产品仅占农产品总量的24%,77%的农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其中41%的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业的投入品,餐饮业则消费了3%的农产品。受到疫情影响,很多餐馆的订单被取消,被迫停业。目前加工食品的供应相对充裕。然而由于劳动力的缺乏和对农产品需求的减少,生产将受到进一步的负面影响。确保加工食品充足生产的一个优先事项是保证农民工能够安全按时返城,以避免劳动力不足的影响。
因疫情被迫停业的一条位于宜昌的小吃街
图片来自:魔鬼影像
春耕在即,疫情长期持续将对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生产造成影响。 现已立春,春耕备耕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疫情是否对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和投入产生影响,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从西非埃博拉疫情来看,疫情会增加抛荒面积、减少肥料的使用。若粮食生产受到影响,其对食物安全的冲击将不亚于新冠肺炎爆发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
如果疫情扩散导致国内和国际贸易中断,将可能引发食物市场恐慌。 2003年SARS爆发期间,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生活必需品和食物的现象。恐慌性购买可能加剧暂时的食物短缺和价格飙升,扰乱市场秩序。在食物抢购事件发生之初,事件的影响只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这种影响一旦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势必迅速扩散,波及更大范围,将越来越多的群众卷入,食物抢购风势必迅速蔓延,而且会对社会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人口流动的限制,劳动力返工被延迟。 此次疫情爆发后,许多公司都推迟了员工返工的时间,这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言;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由于检疫措施,大批返乡过年的农民工被困在家乡。劳动力短缺可能会给国内和全球供应链蒙上阴影。
好消息是,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强化地方首责,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供应。积极组织蔬菜和畜禽等生产,推动相关饲料、屠宰、加工企业加快开工复产,投放库存玉米,保证养殖业生产需要,增加肉蛋奶供给。做好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上述措施必须尽快有效实施,以避免供应中断。
展望
目前还不清楚新冠肺炎疫情将持续多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称:“现在说中国的疫情达到拐点,还为时过早。”如果参考SARS的情况,此次疫情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根据以往大型传染病的教训和经验,结合中国的现状,我们对中国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防止食物和营养安全出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继续密切和及时监测食物价格,加强市场监管,特别是在湖北武汉和邻近省份。 对农产品价格在不同地区进行高频跟踪,并及时发布十分重要,特别是加强湖北武汉的市场监测。市场信息透明有助于进行宏观调控和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并能够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而且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投机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市场监管来保证市场秩序。同时,要加强对餐饮机构、农食产品的储备与流通环节的卫生与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保证食物质量和安全问题。
确保区域农业和食物供应链物流的顺利运作。 一是确保“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位。为保障农产品和投入品的有效物流,中国开辟了生鲜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及时制止擅自设卡拦截、阻断交通等违法行。2月4日,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发布紧急通知,要求相关部门维持市场秩序,保证肉、蛋、奶供应充足。要加大督导,确保上述政策能够切实执行到位,保障产业链不断裂。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快递公司。由于隔离措施导致生鲜杂货的送货上门需求激增,电子商务公司推出非接触式送货服务,允许快递员在方便顾客取货的地方留下订单,而无需与顾客互动。利用这些配送平台可以应对食物物流方面的挑战,同时将前往拥挤的市场购买食物的潜在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疫情爆发期间外卖员前往医院送餐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公众号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制定春耕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主体的支持力度。 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防止涉农企业信贷余额下降,降低涉农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以确保春耕季节不会受到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或延迟缴纳农业企业的税收、租金和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来减轻农业企业的负担。政府也可以考虑为农民提供临时补贴。
保障贸易渠道畅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稳定食物供求。 防止贸易摩擦发生,疫情时期若利用农产品进口作为反制措施将会非常被动。在第一阶段的中美贸易协议中,中国将在未来两年每年购买400亿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之后,中国进一步宣布降低美国商品进口关税,以确保供应,并缓解经济和贸易摩擦。同时,适时适度加大畜产品进口保障国内供给,稳定畜产品价格。
保护弱势群体,并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 国际经验表明,传染病对弱势群体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营养不良者以及患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由于经济活动的推迟而造成的农民工人收入不足可能会增加贫困。随着疾病的进一步控制,有必要恢复农民工的收入来源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应促进当地就业,鼓励工人就近就业,并在确保农民工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流动。还需加强农民工和企业的有效衔接,确保招聘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此外,应特别注意防止弱势群体陷入营养不良和贫困。
规范野生食物市场,切断人畜共患病的源头。 许多人畜共患疾病的病毒来自野生动物,包括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和SARS病毒,这些病毒已从野生动物跨越到人类,引发国际疫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发布了一项临时禁令,疫情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严查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不得为出售、购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发布广告及提供交易服务等。这一举措可能会暂时减少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但重要的是将研究制定用于食用野生动物具体管理办法和立法提上日程,填补野生动物相关的主要法律漏洞,避免人畜共患疫病的重蹈覆辙。
本文由浙江大学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陈志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IFPRI访问研究员张玉梅;IFPRI研究助理詹悦;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前IFPRI所长樊胜根;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司伟共同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