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昨天,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运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情况,还就能源迎峰度夏、产业链外迁、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中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三省区用电量两位数增长
经济大势如何,能源消耗数据是重要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同比增3.3%,用电量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昨天披露的一系列电力指标运行数据显示,全国有28个省(区、市)用电量正增长,其中3个省(区)实现10%以上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用气需求也保持平稳增长,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煤炭方面,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7.6亿吨,同比增长2.6%。截至6月30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38亿吨,平均可用27天,保持在较高水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收窄,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孟玮认为,上半年我国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2%,处于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从内部构成看,食品价格指数上涨4.7%,涨幅相对较大。细分来看,主要是鲜瓜果、鲜菜、畜肉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6.1%、9.2%和6.6%。
展望下半年,孟玮表示,我国经济自我循环能力强,工农业产品供给充足,物价平稳运行具有较强的基础,预计今年后期价格总水平有望保持总体稳定。
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超6成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3%,处于6%至6.5%的预期目标区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对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孟玮分析,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显示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
“稳”的同时,“进”的表现是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样在增多。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9%,比第二产业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国内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
但她也指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从外部环境看,不确定性因素有所上升,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国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中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孟玮表示,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将加强政策评估,优化政策组合,强化政策协同,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我国的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些外迁企业水土不服回流
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了外迁,这种现象是否普遍?这是近期海内外关注的话题。孟玮对此回应称,对“唱衰”中国制造业的论调,应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进入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企业到国外设厂经营的情况,孟玮认为是正常现象。
她透露,国家发改委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有的企业是考虑要素价格变化情况,向劳动力以及环保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转移。有的企业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外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运营成本、产业工人、供应链配套以及交通运输乃至制造业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两年就有一些已外迁的企业因为水土不服纷纷回流到了国内。国家发改委在最近的调研中了解到,不少来自东莞的制鞋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关闭了他们在东南亚的工厂,回到了国内发展。
孟玮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外迁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是以中低端的企业为主,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可控。(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杰)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