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做客劳动人事学院“LHR Friday”系列讲座

14.04.2016  23:29

4月8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裴长洪,做客劳动人事学院“LHR Friday”系列讲座,做了题为“国内外经济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讲,就当前国内外相关的经济问题与老师同学们展开了深入浅出的交流。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主持了讲座。

裴长洪研究员首先就世界经济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低一高”,指出“六低”分别为低GDP增长、低贸易流动、低投资、低利率以及低通货膨胀和低物价,“一高”则指高债务。裴长洪研究员就各项分别进行了数据阐释,通过宏观的数据,使大家了解了当前世界经济的特征与制约。

之后,针对以上世界经济的总体情况,裴长洪研究员对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的当前经济情况进行了介绍。美国经济目前的特征为制造业不景气、非农就业激增以及贸易赤字收窄。而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则有所加快,失业率进一步降低,出口增加并且贸易顺差扩大。我国近邻日本的经济处于阴晴不定的阶段。

讲座的第二部分,裴长洪研究员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全国有25个地方省区进入了“万亿俱乐部”,地方经济增速整体呈小幅下降。裴长洪研究员指出我国经济总体下行的原因,一方面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增设回落所带来的影响,尤其以房地产投资增速剧降为主;另一方面是进出口同比下降带来的影响。

裴长洪研究员进一步指出虽然我国经济总体上有些许下行,但我国经济仍处于控制中的平稳状态,其基础一是农业再获丰收,二是我国消费增长较快。在平稳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呈现出转好的迹象,具体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升级的态势明显、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以及劳动力需求稳定。此外,物价偏低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讲座的第三部分,裴长洪研究员就2016年前两个月的经济进行了分析,进而引申到有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决方案。2016年的前两个月,我国经济的具体表现为投资增速回稳,制造业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裴长洪研究员结合2016年的经济表现指出当前所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观点在15年11月的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被总书记提出。

供给侧的主体是生产者,同时政府也提供了部分公共产品,宏观经济里的供给主要是结构概念即包括价值量结构,也包括提供产品服务的生产关系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而我国与西方所指的供应经济学存在着差异,分别是针对性不同,利益调整关系不同以及理论依据不同。所以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非像有些观点认为的那样是一套体系。

最后,裴长洪研究员就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一是工业上的去产能、提效率;二是农业的结构优化与产业融合的加速;三是房地产的去库存、促发展;四是控制土地的成本,并保证用地;五是财政上降低成本、优化结构以及促改革;六是货币保持稳健、灵活的同时去杠杆;七是发展公共产品与服务补短板;八是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九是完善价格市场的形成机制,改善供给结构;十是扩大开放,增加外贸进口、引进新生产要素。相应的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项措施。

讲座最后,劳动人事学院“LHR  Friday”系列讲座负责人郭瑜老师对裴长洪研究员的演讲做了简要的总结并对裴长洪研究员的莅临再次表示感谢。在讲座的提问环节里,师生们向裴长洪研究员请教了相关社会热点经济问题。

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副教授涂永前、助理教授郭瑜、陈轩,学院办公室主任张石磊等以及数十位本硕博在校学生、在职研究生和学界同行等参加了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