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召开第一季度经济形势恳谈会
3月24日,经济委召开第一季度经济形势恳谈会,市发改委介绍了本市第一季度经济运行相关情况,7位委员作专题发言,闫仲秋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吴杰主任主持会议。
2015年,全市上下继续深化对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的认识,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主动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据介绍, 1至2月份本市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指数较同期相比均略有下降,但仍处在平稳运行合理区间。此外,北京今年大事多,如申办冬奥会、迎接抗战70周年、举行阅兵仪式等活动,对本市投资建设和经济增长会带来一定影响,市委、市政府正在积极采取应对举措稳定经济增长,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伏。
委员们在肯定成绩同时,也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表示担忧。北京作为首都,每年都要承接很多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又面临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经济发展“三期叠加”,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委、市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本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应予以关注:一是新常态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出现分化,企业融资成本高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实际利率水平仍然偏高;二是担保行业代偿大幅提高,涉众非法集资案件频发;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状态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四是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不足,对后期经济拉动作用的影响会逐步显现。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确保首都经济平稳发展,委员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紧紧抓住“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机遇,推动本市优势企业到海外开发;二是充分利用北京科技优势,把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符合“高精尖”特征,能够形成经济规模和产业链的项目留在北京发展;三是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加快棚户区改造,政府要在立项、土地、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四是积极开展PPP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如地铁、高速公路和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可推行PPP项目,允许企业进行沿线开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缓解财政压力;五是要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二产项目投入产出周期长,有关部门应提前做好研究,并纳入到“十三五”规划;六是成立创业产业引领基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发展好的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通过发挥聚集效应,形成优势产业。
闫仲秋副主席说,通过组织小型座谈会讨论北京经济发展形势,给政府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将成为政协工作的一种常态,有利于促进问题解决和形成共识。北京市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期,也是机遇期,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过去发展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长远的思考,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十三五”规划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政协有优势、有能力组织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让委员们发表意见观点、建言献策,助推首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