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对地区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超九成
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16日电 从2012年到2021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在约10年时间里,实现工业总产值接连跨过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直逼6000亿元,翻了一番多,体量稳居全市第一。
产值翻番的背后,不是发展产业“大而全”,而是“专而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九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
打造国之重器:技术自主可控夯实产业根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美轮美奂的超高清炫彩地屏向世界完美呈现科技之美。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将中国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惊艳地呈现到世界眼前。
“全球最大屏的关键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块“全球最大屏”出自北京经开区企业京东方。实际上,全球的每4块显示屏里就有1块来自该公司。去年京东方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均保持全球第一。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正是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根基。10年前,北京经开区支持京东方8.5代线成为中国大陆首条自主建设的最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带领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
“这十年,北京经开区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尖端技术引领、战略产业支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等都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经开区也围绕安全自主可控,闯出了一条适合国内“产学研用”集成发展,短期内能够攻关重点领域的新路子。
集成电路是整机设备的心脏和国家安全的保障。十年间,一批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和重大项目在北京经开区悉数落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北京市的一半,“十四五”末,经开区将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承载区。
产业布局和发展频频亮出关键核心技术的“杀手锏”。10年来,关键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在经开区加速涌现。到2021年底,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6.7%;代表高精尖产业的四大主导产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已经达到97.7%。
炼就核心竞争力:稳居全球产业链最前沿
全球知名药企拜耳公司的北京亦庄工厂新产线正加快建设,建成投用后,4条世界领先技术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和全自动物流系统,将让产能提升40%,助力打造世界级的制造工厂。
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挡越来越多外资企业落地北京经开区。过去10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最新最尖端的产线落在这里,创下许多“全球第一”“世界最大”。截至目前,经开区已经吸引了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40多个项目入驻。
非凡10年,北京经开区正成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汇聚的“引力场”,产业也正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阿斯利康、GE、瓦里安、小马智行等外资企业先后在经开区设立海外总部或研发总部,中法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奠基,海斯坦普、采埃孚等汽车产业链上的高端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赛诺菲新一代胰岛素大品种落地,拜耳4条现代化生产线开工,GE全新超高端CT机投产……
这是经开区锤炼核心竞争力、稳居全球产业最前沿的缩影。
10年时间,北京经开区工业总产值从2000多亿元开始,先后跨过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2021年更是直逼6000亿元。2012年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的复合年增长率达9.4%,明显高于全市同时期复合年增长率。
2021年,北京经开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200多个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第一。智能制造成为经开区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跳板”,小米黑灯工厂里每秒钟可以下线一部智能手机,经开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量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285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经开区。
新冠疫苗、汽车零部件、CT机等“亦庄制造”走向全球市场,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在经开区挂牌,一个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运输往来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正在形成。
“特别是‘两区’建设以来,经开区发挥“两区”建设政策叠加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重组,持续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质升级。”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去年,北京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超过20%,成为继经开区汽车、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之后的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0年间,千亿级产业集群从无到有、再到发展至4个,彰显了经开区集群发展的实力。近年来,经开区规划实施32条产业链图,聚力实施产业集群化、智能化、创新三大战略,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车”“创新药”“智能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区域之一;
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迭代升级,新能源整车企业项目落地,氢能产业联盟加快筹建,海斯坦普、麦格纳等汽车产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相继入驻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不断提高汽车关键零部件向整车厂供应速度;
疫情之下,经开区聚集了包括拜耳、泰德、同仁堂等1700余家企业的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形成了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新型显示领域,在“运进石英砂运出数字电视整机”的设想变为现实基础上,加快布局超高清显示、近眼显示等显示技术赛道。
如果说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硬实力”,那么体制机制创新则是“软实力”。经开区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成为全国首个行政许可权集中度最高的区域;在全市率先推行“一业一证”“证照联办”“一证多址”等改革,让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开展首席审批师改革,实现跨领域、全环节、一个人、一次办;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率先探索“备查制”改革,企业准入准营进入极简模式;陆续推出“小亦教您办”“小亦带您办”“审批慕课”“线上踏勘”“容缺办”“网上办”“远程办”等各类便民措施,网办率实现100%,全程网办率92%,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办事的感知度、满意度;推进“跨省通办”,深化跨区域政务合作,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将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四区一阵地’发展定位,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升承接国家战略任务能力。”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将再添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