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30年 经典《伤逝》重现

04.11.2014  16:01

  1981年民族歌剧《伤逝》在人民剧场上演,其几乎包括所有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又融入丰富中国民谣色彩,以及运用了电影的意识流、话剧的心理剧,并配以舞台的空灵写意等手法,使得这部被冠以“中国第一部抒情歌剧”的作品成为了歌剧舞台的里程碑。时隔30余年后,中国歌剧舞剧院会集歌剧舞台最活跃的导演陈蔚,歌唱家王莹、莫华伦等人重释经典,2014年12月11日将在天桥剧场首演。

  当年的版本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曾一举捧红了程志、殷秀梅,全剧用抒情式笔调刻画了上世纪20年代的青年涓生和子君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不屈性格,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遗憾的是,自1981年首演后,已有30多年未再以完整版本呈现,但剧中的《一抹夕阳》、《她夺走了我的心》、《紫藤花》等经典唱段却一直是声乐教材中的永恒旋律。

  据悉,当年作曲家施光南想创作一部以鲁迅作品为蓝本的歌剧,以纪念其100周年诞辰,此想法与中国歌剧舞剧院一拍即合,于是,施光南将行李搬来,吃住在院内,最终完成了这部心血之作。此次复排,导演陈蔚不仅重读了鲁迅小说原文,更把1981版歌剧的手写流水谱、钢琴谱、总谱全部读了一遍。在她看来,“这是一部人少戏大的大歌剧,涵盖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几乎所有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在被这部伟大作品深深触动后,陈蔚决定“不浪费一页总谱,不做任何删减,保持经典样式,让文学巨匠与音乐巨匠的相逢原貌呈现于舞台。

  第二代子君和涓生的饰演者,是中国第一位美声声乐专业博士、军艺音乐系副教授王莹和“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莫华伦。王莹在上大学时第一次接触《一抹夕阳》,便爱上了《伤逝》。与王莹不同的是,莫华伦在接到涓生这个人物时,甚至没有听过这部歌剧,“《伤逝》比很多西洋歌剧都难唱,迄今我已经演过60部西洋歌剧,可中国歌剧仅有3部,我们有义务推广自己的民族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