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读懂诗和远方:理论名家走进人大课堂,引领青年“悦”读生活

06.05.2017  12:15

”教材、“”习题、“”论文———谈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快节奏的镜头不由地在脑海里闪过。然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愿意花时间每周从不同的学校乘坐巴士汇聚到一个教室里,都捧起那些只经常在尘封的书架上看到的经典著作读本细细研读……“同学们,欢迎各位再次回到咱们‘名家领读经典’的课堂!”亲切熟悉的问候声,划破了教室里翻书本沙沙作响的静谧。

触摸经典,有名家为伴

12月28日,“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学期最后一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这是个周三的晚上,清凉的夜色不减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来自8所试点高校的同学齐聚在公共教学一楼教室里,满怀期待地等着授课老师到来。

从校外赶来的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风尘仆仆走入教室的那一刻,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天,潘维教授要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三十年》为题,为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8所高校的300余名师生讲授一堂生动的领读经典课程。

邀请在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大专家、大学者集中授课,这正是“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鲜明特点。课程旨在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及首都地区理论名家的强大影响力,发挥他们带有个人独特风采的强烈感召力,帮助大学生克服理论学习碎片化、浅层化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去触碰经典、阅读经典、热爱经典。除了潘维教授,还有金一南少将、胡鞍钢教授、李稻葵教授、张文木教授等19位理论名家受邀讲课,共同打造这堂内容详实、观点权威、风格多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上这个课可以和许多平时见不到的名家面对面交流。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是领军人物,这段时间却来为我们一一授课。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课程主题,让我感到一种多视角分析问题的魅力。”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6级本科生孙子建在课后如此评价这门课。

倡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学术气息的高层次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里,做好经典阅读的领路人可谓任重而道远。“名家领读经典”课程邀请了一大批有学识、有思想的领路人,手把手牵引着大学生们去触摸经典、走进经典。

学习理论,更关注现实意义

经典著作是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承载体,阅读经典不仅是一种汲取知识、启迪智慧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修身养性之道,对于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思想水平、提升人生境界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名家领读经典”课堂,理论名家结合自身专攻方向,向同学们讲述每一本经典著作背后的大小故事和深刻道理。

经济学院院长张宇教授应邀授课,他讲的是《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宇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开始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他对资本主义概念、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阐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贯穿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全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课程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讲述深刻的方法道理,强调运用理论经典去研究解释现实重大问题的能力。”张宇教授接受采访时说,“同学们要注重提高理论学术水平,扎实学习、扎实读书,掌握基本原理,提升思维水平,再去解决现实问题。

事实上,“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原本就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一次创新。如“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与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课程,都聚焦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北京深化思政课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名家领读经典”课程核心内容是解析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和国家治理体系,系统理解中国,在读经典的同时“读懂中国”。

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看待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中美关系?”“新的国际秩序是什么形态?中国在其中应起到什么作用?”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少将讲完《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后,同学们提问如潮,从教室里活跃的气氛可以感受到思维火光在跳动。“金一南少将的课我非常喜欢,我个人本来就喜好研究关于历史、军事方面的问题。”清华大学2016级本科生梁兆殷说,“我们学到了真东西,学得很投入。

注重理论内容和现实意义是课程的根本,这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经典的魅力。”张宇教授说。

让阅读经典之风起得更盛

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内容着实丰富:北京大学中文系杜晓勤教授深度阐释了“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形成、变革问题,揭示了柳宗元《封建论》的现实意义和政治启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谢茂松教授由王阳明心学思想关联到共产党人党性修养问题,吸引了同学们对王阳明《传习录》的钻研兴趣;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性思考,将人带回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经典论述……十九位理论名家在课堂上讲得深入浅出,让听众沉浸在对经典的品读之中。

从开课到现在,几乎没有出现过缺课的情况。”“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班主任、人民大学辅导员丁莉婷在课程结束时,说出了辅导同学们一路走来的感受,“这门课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个班集体,共同上一堂课,大家在这汇聚起来的知识海洋里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这样一股劲头,正在成长为一股势头,并牵动着更多的人。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几堂课里,校党委书记靳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副校长洪大用纷纷来到现场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学校相关部处、院系紧密配合,为课程顺利开办提供了坚实保障。上课下课井然有序,交通来往安排得当,一切的工作,只为让同学们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共同享受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学校“读史读经典”项目实施卓有成效的背景下,这样一门“名家领读经典”的课程让触摸经典、阅读经典之风起得更大、更盛。课程还提供学分认证、学习资料共享,为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与保障。

在教室之外,课堂教学内容还录制成了视频,以慕课形式登陆了“人民网公开课”,“名家领读经典”的魅力从黑板延伸到了互联网。

北京林业大学2016级本科生李悦然心中常含一份幸运和惊喜之情。“这一系列课程颠覆了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见到这么多名师,分享这么多智慧,我很感激选了这门课。”她说,“我想,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一定有着时代智慧的凝结,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学习。课上老师从很高层次进行的解读,对我们学习经典产生很大的帮助作用,也让我们认识到经典著作里需要我们学习的还有太多,的的确确学无止境。

幸运和惊喜不独独是她的感受。它们传播在班级内,在每一次静静坐车前来上课的途中;它们扩散在校园内,更多的同学将这门品读经典的课列入自己的“抢课清单”;它们已经走向更远,随着课程火热进行,媒体抢先报道,线上视频及时发布,教育部门人士频频关注……阅读经典,就本该是充实自我的幸运和对话伟人的惊喜;在这个“碎片化”轻阅读时代,“名家领读经典”课程作为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一笔亮色,提醒着人们重拾阅读经典的宁静和快乐。它的感召力量,已经越来越强。

课程策划人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表示,希望将这门课一直办下去,让课程在思政课改革、经典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力量。

“‘名家领读经典’活动以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的难题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为目标,深刻阐释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靳诺书记表示。

据了解,本学期“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继续全面进行,将开设《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方案:世界发展大势与国家外交战略》3门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