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解释”丛书十五年350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办

12.01.2015  20:46

1月10日,“经典与解释”丛书十五年350种出版纪念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办。研讨会由华夏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两家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经典与解释”自2000年策划以来,至今已走过整整15个年头,出版图书达350余种。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慧林主持。研讨会分为三场,主题分别为“马克思与古典传统”、“中学源流与当今时代”、“西学源流与当今时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知名学者与相关主编和编辑人员及青年学人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对话。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部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参加了研讨会,给予“经典与解释”丛书高度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华夏出版社社长黄金山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回顾了该丛书的缘起以及出版历程,总结出版经验,倾听相关学者专家的意见和批评。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柳斌杰等嘉宾分别致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刘小枫教授、中山大学甘阳教授发表了“从古典重新开始”的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孙郁教授、陈壁生副教授等也参加了研讨会。

 

经典与解释”丛书由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于2002年1月开始在华夏出版社出版,2004年以后华东师大出版社加盟,之后 两家共同出版该套丛书,平均每年出书约30种。如今,“经典与解释”丛书已蜚声学界,在社科学术出版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图书品牌。

经典与解释”丛书共分为三大系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和“经典与解释辑刊”。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汉语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向有解释深度的细读方面迈进。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外,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大系列下又分为若干子系列,如柏拉图注疏集、卢梭注疏集、尼采注疏集、施特劳斯集、古今丛编、古典学丛编等等。

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志在承接历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历代学人的学术积累,在现代学术语境中重拾古典传统,发扬光大历代中华经典。目前汉语学界古籍整理和重刊大多停留在主流典籍,较少关注历代积累下来的大量经典注疏,很多古本仅限于专业学者在用,且用得不多。“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关注的是网罗珍品、填补空白。“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又分为古学纵横、绎读经子、清人经解丛编、方以智集等多个子系列。

经典与解释辑刊”重在汇集国内外学界的最新学术成果,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每年出2—3期,是国家CSSCI来源期刊。

经典与解释”丛书以西学为“”,以中学为“”,着眼于经典,入手于解释,以古典的视域为研究进路,以严谨的释义为解读理路,梳理经典的“”与“”,更新了汉语学界研读经典的范式,推进了中、西学研究之深度和广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丛书选目规划力求中西古典传统并举,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引导新一代学人重拾古典传统,重回古典的研究进路;二是丛书选目以敬重古典的释义为理路,注重古典经典的细读,从当今的历史处境出发,梳理中西经典的“”与“”;三是丛书的古典取向带有鲜明的现实关怀,不是为古典而古典,更具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抱负,为中国文明的伟大复兴做出切实的贡献。

附: 与会的专家学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耘、干春松、王路、刘锋、刘北成、刘训练、孙郁、李猛、杨立华、杨慧林、吴飞、吴增定、汪晖、张辉、张文涛、张志扬、陈来、陈建洪、陈壁生、尚新建、赵汀阳、韩潮、童世骏、雷启立、解超、廖申白、熊林、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