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组长习近平:“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编者按】近半个世纪前,陕北窑洞,一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见证了一名青年的成长。这位插队知青在闪烁灯光的照耀下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并由此启程,历任村支书、县委书记、地委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他,就是习近平。
时间在变、岗位在变,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以组长身份总揽全局、规划蓝图、攻坚克难、善作善成。
人民网今日推出“我们的组长习近平”系列报道第四篇,回望习近平领航中国的壮阔征程,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山西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来到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贫困村民刘福有。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际体系正经历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何去何从,一时众说纷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深刻把握大势国情,一锤定音。
2014年6月13日,他首次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身份露面,在国内外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下,挑起“啃硬骨头”的改革重担。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习近平“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的负责姿态”,最高层的决心和担当“超出预料”。
十八大以来,由习近平担任组长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16次会议,研究20多项重大议题,提出400多项任务和措施,一锤一锤钉钉子,一项一项推改革,决策精准,影响深远,掌舵中国经济巨轮在风急浪高的全球经济寒流中平稳前行。
“转方式调结构是苦干出来的,而不是硬等出来的”
2015年,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增速首度破“7”,“三期叠加”效应明显。
同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该“干什么”,正式拉开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大幕。
紧接着,第十二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接连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工作重点进一步向“三去一降一补”聚焦。
“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最后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回想起总书记亲力亲为召开的这三次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如是总结。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也是一次惠及长远的变革。
去产能涉及国企改革、职工安置;去库存涉及房价楼市、地方政府收入;去杠杆涉及地方政府负债、金融风险把控;降成本涉及税制改革、简政放权;补短板涉及民生保障、扶贫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牵一发而动全身。
“转方式调结构是苦干出来的,而不是硬等出来的。”2016年,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的一席话强调了中央推进这场改革壮士扼腕般的决心。
各地区各部门统一思想、积极行动,两年来,“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依法取缔“地条钢”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同比下降0.29元,比6月份多降0.11元;截至8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12%……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势头开始显现。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4%,为2012年5月以来最高点,制造业继续保持前12个月以来的扩张态势;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
经合组织2017年发布的首份《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在生产率提升、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放管服”等方面成效显著。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起到了调整国际产业结构和供给过剩的作用,意义巨大。”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回顾金融危机后全球原材料价格经历的价格“过山车”,盛赞中国改革对世界的积极影响。
发力供给侧,攻坚“五大任务”,在习近平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再次打破预期、打破魔咒,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发展注解,开启了破解深层次矛盾、向更高水平跃升的新征程。
“新的增长点就在我们身边,蕴含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组长习近平深情地说。
在这次会议上,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搭上了中南海“直通车”,成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专题研究的内容。而此前,农民工市民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也被重点讨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新的增长点就在我们身边,蕴含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习近平在会上简明扼要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另一层含义。
以北方冬季清洁取暖为例,这既关系到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到雾霾天能不能减少,又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而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恰恰是习近平作为财经领导小组组长首次亮相时研究的议题。
庙堂虽高,施政必为其民。每一项看似宏大的政策都回应着人民最迫切的期盼,蕴涵着对民生福祉的全面考量。
2015年2月,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从首次提出到规划纲要送审,习近平实地考察、了解历史、听取汇报,仅一年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蓝图几经推敲,日渐丰满。
这是将要影响1亿多人的国之大计,既要疏解大城市病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等民生“痛点”,又要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打造是新的经济“亮点”。
三年来,一系列改革创新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2016年8月,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3000名京津冀常住居民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发现:84.9%的居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信心;“交通更加便利”居各项影响首位,获6成居民认可;在关注产业领域的居民中,7成以上认为突出成果是三地“部分产业实现转移对接”和“取消长途漫游”。
“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习近平的嘱托下,京津冀正朝着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均衡的方向大步前进。
“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2013年,刚刚从危机中走出的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因素错综交织,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求同存异、拨云见日地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海内外积极响应和认可。
仅过去一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就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并研究讨论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从资金等实操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中,中国以实质性的举动展现积极开放、主动作为的姿态显得格外鲜亮。
“这开启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新时代。”美国席勒学会理事会主席黑尔佳·策普·拉鲁什说,“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能够从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避免地区冲突,优先考虑了全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致力于消除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不确定因素。”韩国国立外交院中国研究中心所长丁相基对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肯定。
四年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一呼百应”,越来越显现出一个伟大思想跨域时空的凝聚力。在今年5月成功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29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来自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高峰论坛达成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沿线各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民意基础愈加坚实。
助人亦为助己。世界经济发展至今,没有一国能够安然无恙地驶离全球化的大海。对于自身而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加入世贸组织16年,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带动我国东中西部梯次动并进。” “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近的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研究的问题恰是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在组长习近平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的智慧引领下,一场“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政策联动,参与全球竞争与倒逼自身改革相辅相成的高层次开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习主席很有魄力。”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在谈到对习近平的个人印象时说道,“这或许是因为他年轻时体验过平民百姓的日子,还非常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和全国各地的情况”。
从基层走来,从人民中走来,组长习近平将对中国国情与国际大势的精准把握和对民生民心的殷殷关切落实在一项项政策与改革中,化为一道道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掌舵“中国号”经济巨轮扬帆御风,踏浪而行。
(本网韩国分公司记者夏雪、美国分公司记者张洁娴、俄罗斯分公司记者屈海齐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