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开展黄山野外生态调研活动
11月10日至13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指导教师及高年级辅导员等9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进行新生研讨课暨野外生态调研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黄山学院、九龙峰自然保护区、黄山区污水处理厂及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人民政府的支持。活动期间,同学们进行野外实习调研,通过教师讲解、实地观摩,增长了专业知识,激发了科研兴趣。环境学院院长马中、党委书记李明奎、副院长王洪臣等十余名学院教师、新生研讨课导师、新生班主任老师及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陈英霞、教务处韩曙光、党委学生工作部金添等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11月11日上午,黄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调研主题讲座举行。黄山学院科研处处长唐鑫生和环境学院教授孟秀祥担任主讲人。讲座由环境学院副教授石磊主持。马中院长致开场辞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此次黄山生态实习活动的流程。
唐鑫生教授作了题为《黄山市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的报告,就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概况、黄山市境内的珍稀动物和常见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资源的价值、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及其对策四方面进行讲解。
孟秀祥教授由自然资源保护相关概念入手,从自然保护区的概况、设计、管理几方面作了题为《自然保护区设计及管理简介》的报告,为即将在九龙峰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进行了相关理论知识的普及和专业指导,并强调了野外考察中的安全保护注意事项。讲座中,孟秀祥教授与新生们充分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然保护区现实问题,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11日下午,同学们集体乘车前往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在黄山学院教授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生正式进入保护区开展野外生态调研。
野外考察中,马中院长、唐鑫生教授和保护区护林员向同学们深入介绍了沿路的池杉、金钱松、毛竹等常见树种、香榧等珍惜树种。由树种概况、经济效益、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为引,引导新生深入思考我国目前环境管理存在的漏洞和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
孟秀祥教授以大鲵开发利用为例,与保护区工作人员探讨,给新生普及了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与发展前景。新生们分组实地调查了植物多样性并进行数据的收集统计。
通过此次野外考察,环境学院2016级本科新生们真正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切身感受到自然生态环境多样性,学习了野生动植物和保护区的相关知识,并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野外实地考察激发了新生们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新生对环境专业有了更直观更立体的理解,认识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现状及问题,认识到作为环境人任重而道远。
11日晚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2003级环境科学本科生、黄山区环保局主任叶磊作了题为《黄山区环境保护工作概况》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黄山区的环境概况、环保局主要工作及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最后展示了黄山区环保工作下一步发展方向。同学们结合自身实践与报告内容,对黄山区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以黄山区为典型加深了对环境管理的理解,切身体会到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11月12日上午,全体师生乘车赴黄山区污水处理厂实地考察。在王洪臣副院长及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的带领和讲解下,新生们参观了污水处理厂的主体部分和几个重要池区,并结合现场学习污水处理相关知识。期间,同学们系统了解了污水的处理流程,其中详细了解了污水处理原理及处理效果。此外,王洪臣副院长和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就污水处理及水质等问题展开讨论。
随后全体师生赴黄山太平湖景区进行调研。在感受着美丽宜人的风景的同时,同学们仔细观察研究了太平湖主湖区及附近村庄河道的水质情况,了解到我国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技术和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污水处理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对水污染治理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
12日下午,全体师生抵达黄山区重要产业、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的主产区——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同学们与当地工作人员就猴魁养殖、采摘及品茶相关知识进行交流。作为茶叶知识的普及课,加深了大家对于茶文化的了解。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师生参观规模宏大的太平猴魁种植基地,与猴魁零距离接触。随后师生实地调研了有“江淮第一洞”美誉的乔山神仙洞,洞内别致的景观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光怪陆离、变幻多姿。在茶香和自然美景中,同学们感受到青山绿水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投身环保事业的决心。
晚上,在酒店会议中心,大家迎来了此次黄山野外生态调研的最后一场主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郑祥生动地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为什么我们的水环境如此脆弱》的报告。展示内容图文并茂,兼以郑祥教授幽默风趣的讲授,极大地激发了新生们对于水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同学们由此展开思考并与在场几位老师展开讨论。
13日,环境学院师生返程,黄山野外生态调研活动落幕。四天的黄山野外生态调研活动让环境学院2016级的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自然生态之多彩与环保事业之不易。他们深入山区,置身野外,探索工厂,对环境保护一线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