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召开2015级博士生大会
9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博士生大会在明德堂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出席大会,寄语全体博士研究生牢记学校光荣传统,发扬优良校风、学风,努力成长为厚重人才。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王利明主持大会,各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教务秘书和全校900多名2015级博士研究生参加大会。
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送给博士生新生“三句话”,激励他们砥砺奋进、锐意进取。第一句话毛泽东同志讲过的,“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第二句是马克思讲过的,“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第三句转化自《红楼梦》里的名句而来,即“万里长江之水,我只取一瓢饮。”
陈雨露校长指出,要牢记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传承“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的历史使命。他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随后培养了一大批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革命先锋。从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到今天,历代“人大人”都继承了这种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希望博士生新生牢记学校的光荣历史,自觉肩负起“人大人”的历史使命。
陈雨露校长指出,做科学研究,一定要有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毅力。要实现学术上的超越,一定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没有学术痴迷的状态、没有忘我的投入、没有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是很难实现思想上的升华的。他说,今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化博士生综合改革的开局之年,学校在博士生培养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改革,尽力为博士生攀登学术高峰、探索学术难题创造条件。希望每位博士生珍惜每一天学术时光,宁静淡泊、坐得好冷板凳,写出一篇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陈雨露校长指出,要做到专注和精深,即便是万里长江之水,也只取一瓢饮。博士生的学习不同于其他阶段,要在广博的基础上聚焦学术前沿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只取一瓢饮”。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除了要做好学术研究,还要关注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伟大改革实践,要关注改革发展的“万里长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分析研究“一瓢水”的相关问题,推动“万里长江”再创新高潮,为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会上,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教授从博士生招生规模、导师结构、学科特色和优势等方面,结合丰富翔实的数据,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针对人大博士生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人大正在全面落实的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他介绍了人民大学在博士生招生、培养和学位论文等环节深入推进的各项措施,包括:扩大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改革试点范围;严格控制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以科研为导向、以国际化为突破口,建立学术型研究生一体化培养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淘汰机制;进一步严格学术成果审核标准;全面提升博士生国际交流能力;建立优秀博士生培养与学校储备人才支持计划的联动机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改革等。
一级教授、哲学院张立文教授和经济学院高德步教授代表博士生导师发言。
张立文教授用《易经》中所列人生六个阶段晓谕博士生,希望大家在学习阶段处于“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状态,须能“终日乾乾”、勤读书、乐读书,专心学问,才能够“或跃在渊”“飞龙在天”,实现学术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高德步教授结合自己的治学感悟和体会,向博士生提出了几点建议:要多读书、特别是多读经典著作,把读书作为首要任务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要尊重学术,如同尊重自己的人格;要遵守师生之道,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共同提高,才是应有的师生之道;要有职业目标,不仅有个人目标和职业规划,更要养成社会责任和价值理想;提高个人修养,从点滴做起,养成君子风格。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作总结发言,同时对全体博士生提出希望,希望大家以老一辈学术大师为榜样,铭记师长教诲,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树立远大学术理想和抱负,脚踏实地勇攀学术高峰,为科学发展和学术进步作贡献。希望大家张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宗旨,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树立崇高理想,刻苦治学,圆满完成博士学业。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新生大会从2009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以帮助全体博士研究生全面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情况,并在博士生中倡导良好的学风,树立良好的学术规范,形成远大的学术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