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红海行动》为主旋律电影开辟了一片“蓝海”

03.03.2018  05:42

  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2日电 (记者 刘文曦)电影《红海行动》研讨会1日在北京举行。十余位业内大咖、专家学者总结了电影《红海行动》的成功经验,探寻商业电影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创新表达;就推进中国当代优秀主旋律题材影片的创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引入经济学领域的概念评价《红海行动》。康伟说:“《红海行动》里面的红海,当然是地理概念的红海,就是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在经济学领域中,所谓的‘红海’指的是现存的、已知的带有惯性的传统市场,在电影里是传统大片的概念。‘蓝海’是指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崭新的市场。”他认为,《红海行动》的成功之处就是抓住了“蓝海”战略的核心,因此,《红海行动》创造性地给国产电影,尤其是主旋律电影开辟了一片广阔的蓝海。 

  中国电影家协会明振江副主席从主旋律电影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进行了发言。他认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电影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如艺术生产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进行综合的创新。如电影的类型化表达和形式内容的改造,要通过学习借鉴、融合外来的先进工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之转化为中国电影的艺术生产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该片最大的精神亮点在于,它没有把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当作当代中国海军官兵的精神至高点,而是把镜头的焦距对准了集体的力量。以国家命运为担当的集体主义精神,才是我军战斗力最深厚、最强大的精神。影片中,蛟龙的八个成员虽都身怀绝技,但却各有弱点,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时则可取长补短,变得无比强大,无坚不摧。 

  会上,该片导演林超贤,博纳影业集团总裁、《红海行动》出品人、总制片人于冬,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演员、《红海行动》军事制片人王强分别就创作拍摄情况作了介绍。 

  于冬用“真实、拼命、认真”概括了该片的拍摄过程:“影片中对演职人员的训练,都是根据现代海军的要求进行的,细致到演员的拔枪姿势、口号、训练的队形等,都经过专门的军事顾问指导”。 

  林超贤表示:“一次军事行动讲求团队,拍电影更加讲求团队。这部电影把所有的精神凝聚在团队中。”很多戏是在地表温度45-50度、湿度不到20的天气情况下拍摄的。“剧组每天吃饭都是伴着沙。很感激所有愿意跟我一起坚守到底的台前幕后的人员。”林超贤说。 

  林超贤特别提到,选取夏楠女记者这一角色,是想带出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充满动荡的电影里展现人性光辉、闪亮。整部电影要展现的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军人形象、精神和使命。 

  《红海行动》由海政电视艺术中心和博纳影业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该片以2015年海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人民海军护航编队冒着重重危险,成功营救中外公民的故事。 

  据悉,该片于2月16日在全国电影院线公映,目前已经取得了超2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观众好评如潮,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可以说,《红海行动》是近年来主旋律商业电影中少数口碑和票房俱佳的影片。(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