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 | 小组聚焦:学前教育 河边行动
历经15个小时的舟车劳顿,7月4日,人发学院“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第6组孙兴斌、孙清波两位博士生抵达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围绕“河边深度贫困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创新试验”中有关深度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教育的问题开展为期近20天的调研活动。
图为调研成员与学前儿童合影
精准扶贫是当下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接受教育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意义重大。学校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手段,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在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两免一补”的情况下,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相对缺失的问题日渐暴露。
河边村位于云南省最南端的勐腊县,全村仅59户,紧邻“金三角”地区,崇山峻岭环抱、民族众多、收入稀少,贫困问题十分严重,是一个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自然村。调研成员到达河边村时,正值7月橡胶收割季,大多数村民从凌晨两三点开始割胶到中午或下午结束,收入约100元左右。橡胶收入是当地村民的一大传统收入来源,因此村民不敢怠慢,很多村民中午并不回家,一些贫困家庭的学前儿童因生产季的到来而进入“留守”村寨的状态。
在学前教育方面,河边村方圆十公里内没有幼儿园,家长们对学前儿童通常采取“散养”方式进行管理,儿童平日或沉溺于玩手机,或爬树下河打闹嬉戏,主要游戏包括扔石头、打架、吼叫、爬树、钓鱼、赤脚奔跑追逐、骑自行车等。家长们对此司空见惯,极少数家长会有意识地教孩子写名字、认数字。
据调研者走访了解,语文方面,7周岁以下儿童大多数不认识“大”、“小”、“人”等简单汉字;数学方面,1到100以内的数数存在严重困难;社会认知方面,对国徽、毛泽东、习近平等国家重要象征并不认识;自然认知方面,胆小者能手擒蛤蟆,胆大者能玩弄蛇虫蜥蜴。
为打破这种状态,“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第6组成员利用驻村调研的机会,以及小云助贫中心提供的场地等便利条件,通过自身示范、讲故事、举办儿童运动会、开设绘画课程等方式开始干预,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一定的认知,为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打下基础。
游戏互动 建立规则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者发现孩子们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喜欢大吵大闹、缺乏协作性、争夺胜利成果等。因此,如何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团结起来成为有秩序、讲规则的“游戏伙伴”成了难攻的问题。
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孩子的道德感、是非感和对规则的认同性。调研成员根据村里儿童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建立了游戏规则,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组织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决定谁来当“老鹰”和“鸡妈妈”,同时使用语言表扬大孩子礼让小孩子的行为,从而建立起良好规则并保证其实施。通常孩子们是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玩游戏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儿童过早沾染深度贫困地区宗族关系所携带的弊病,复制村庄内部团结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调研者将孩子们不分家族亲疏组织起来,让“鸡妈妈”关心每一只“小鸡”,让每一只“小鸡”为“鸡妈妈”喝彩,在培养下一代人的团结意识、消解村内不良社会关系的代际传递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图为儿童运动会中的孩子们
为了检验之前儿童教育的成果,7月19日下午调研成员在河边村村口举办了儿童运动会,来自全村的20余名儿童与10多位家长参加了此次活动。运动会以“老鹰捉小鸡”游戏拉开了帷幕,随后进行了丢手绢、立定跳远、拔河比赛等活动,并在孩子们的要求下增加了跳大绳等活动。比赛活动中,孩子们认真遵守之前调研成员推广的规则,避免了之前以“谁的拳头硬”来定胜负的法则。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进步之快令人惊讶。比赛结束后,调研成员向参赛小选手颁发了奖品,同时也邀请他们参加次日开设的绘画课程。
绘画课程 提高认知
7月20日下午,细雨蒙蒙中的河边村分外秀美。调研成员发挥自身特长,在河边村小亭子举办了“小精灵绘画课程”,面向对象为河边村所有儿童,主要教授孩子们学习简笔画。
绘画课堂在村中景观路中间的小亭子开展,方便儿童们更好地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来自全村的16名儿童参加了本次活动,在调研成员的带领下学习了大象、狗、猪等常见动物的简笔绘画和简单汉字。课程包括“教学-指导-反馈”三个部分,调研者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为孩子们详细讲解绘画的技巧、分解步骤,随后对孩子们绘画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一一进行了指导。绘画结束后,负责教学的调研者还对每个孩子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孩子们兴奋地向围观的村民展示了绘画成果,村民们不禁纷纷鼓掌称赞。
除此之外,调研成员还特意组织孩子们认识了国旗、党旗、国歌等国家象征,教授河边村儿童学习唱国歌、少先队队歌,组织儿童集体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视频,旨在扫除学前儿童的认识盲区,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深度贫困地区学前儿童问题的相关研究,两位博士生还在调研期间,一一测量河边村儿童的身高发育状况,记录了他们的卫生习惯等情况。
图为调研成员教孩子们学儿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手段,深度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调研成员认为,发展深度贫困地区村级学前教育,不一定拘泥于“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不一定提前进行小学教育,而在于结合当地的地域和生产特点,把孩子组织起来,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游戏、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掌握社会化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在发展深度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路上,农大学子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