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绘就一幅宏伟蓝图
最近,国家林业局印发通知,发布了我国首个《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该《规划》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衔接,将分两个阶段实施,提出了未来35年我国森林经营的基本要求、目标任务、战略布局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全国森林经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顺应了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的时代要求。当前,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功能不强的问题是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的短板。中央对林业问题特别是森林质量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度关注。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林业提出了“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目标要求。今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并指示“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国家林业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提出森林经营是关乎林业发展全局的大事和现代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主攻方向,把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努力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摆上了战略位置。《规划》出台,为全面持续科学开展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是林业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重要指示的一个及时、具体的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划》确立了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将森林的主导功能分为林产品供给、生态保护调节、生态文化服务和生态系统支持四大类。《规划》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借鉴林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国内试点示范单位的探索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所谓多功能森林经营,就是在林分层次上同时实现上述四类功能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功能目标的森林经营。《规划》以多功能森林经营思想为指导,围绕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一核心目标,提出了与之直接相关的森林质量基本内涵和技术指标,不仅包括了森林面积、蓄积、生长量等传统的质量指标,还包括了森林的主要树种构成、森林植被碳储量、森林主要生态服务价值等指标,并在森林经营的基本遵循中对土壤肥力状态和发育水平、特殊生境和特殊动植物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规划》建立了我国特有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体系。
一是森林经营基本遵循。遵循林业发展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突出主导功能兼顾辅助功能、防止地力衰退、保持森林健康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了森林经营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是森林经营类型分类。根据我国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林”分类管理政策,参照国际通用的森林主导功能划分类型,提出了严格保护的公益林、多功能经营的兼用林、集约经营的商品林等三大类森林经营管理类型,将多功能森林经营策略与不同等级国家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以及各类商品林进行了有机衔接。这种针对我国森林类型复杂、主导功能多样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有助于推进森林分类管理真正进入到更为细致和精准的多功能森林经营全新阶段,切实做到分类指导、因林施策、科学经营。
三是森林类型划分。考虑到我国森林经营的历史沿革、经营现状以及多年来形成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体系,《规划》在以森林起源为主线将我国森林划分为天然林、人工林两个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有利于采取更加精准的经营技术措施层面,按照森林的近自然程度由高到低、经营强度由低到高,将天然林划分为原始林、天然过伐林、天然次生林、退化次生林4种森林形态类型,将人工林划分为近天然人工林、人工混交林、人工阔叶纯林、人工针叶纯林4种森林形态类型。这种更具针对性的森林形态类型划分,必将推动我国林业建设进入精细化经营的时代,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建设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本理念和“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实际行动,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与技术在我国林业实践中的应用发展。
科学森林经营的本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寻找自然力量与人工力量的经营合力,体现“1+1>2”之基本科学原理的林学技术。《规划》依据森林近自然度提出的上述8个森林形态类型,是指导森林经营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和经营目标,在不同的经营强度上实施近自然经营的核心技术:一方面认识和利用自然的力量,另一方面创造和利用经营的力量,以形成合力来导引以森林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向更稳定和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的林学技术,其目标是获得源于自然又优于自然、健康稳定、具有高生产力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这就是《规划》提出到2050年我国森林经营向多功能、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思想基础。
四是森林作业法体系。为使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念和技术落到实处,《规划》针对不同森林类型和森林经营类型,根据其立地环境、主导功能、经营目标和林分特征,对森林经营活动涉及的造林、抚育、改造、采伐、更新等环节的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组合,按照经营对象和作业强度由高到低顺序,以主导的森林利用方式命名,提出了由一般皆伐作业法、镶嵌式皆伐作业法、带状渐伐作业法、伞状渐伐作业法、群团状择伐作业法、单株木择伐作业法、保护经营作业法7种森林作业法类型,构成我国森林作业法体系架构。森林作业法的本质是实施森林经营的对象、目标、方法与过程的工艺集成。《规划》通过建立和强化森林作业法的应用要求,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森林经营技术体系,而且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森林经营“重两头、轻中间”(重视造林和采伐利用,忽视森林抚育)的局面,建立完整的森林经营作业链,树立全周期森林经营理念,更有助于通过作业法体系将森林经营策略与相关技术规程、技术标准进行有机衔接,确保经营策略落到实处、经营行为科学规范,提高森林经营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具有强化我国主要树种特性的技术细节。
《规划》更加体现精准之处在于,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定位和《中国林业发展区划》成果,统筹考虑各地的森林资源状况、地理区位、经营状况、突出问题和发展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个森林经营分区,并分别提出了我国主要树种的“生态-经营学特征”技术细节。为推动各地按照森林作业法科学规范开展经营活动,《规划》在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林业发达国家的做法,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出全国八大森林经营分区的主要树种及其耐阴性、适生性、珍贵性、速生性特征,并提出了每个树种的目标直径参考指标。这是一个在国家规划中难能可贵的技术细节。
对于以森林为主体的陆地生态系统来说,在荒芜的土地上首先建立的总是单一物种构成的群落。之后,在单优的先锋树种群落中开始出现其他物种,并且随着物种的增加或交替,陆地生态系统才向着物质能量水平更高、系统更稳定和生产功能更强的方向发展。所以,如果把多功能林业这样复杂的技术体系用一个关键而简明的指标表述,促进先锋树种的林分向亚顶级或顶级树种的林分过渡、促进单一树种纯林向多树种混交森林过渡的树种选择和发展方向,就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个关键细节。这个细节将对我国森林经营起到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有助于推动各地由皆伐、轮伐等简单的森林采伐利用方式为主向渐伐、径级择伐、单株木择伐等更高水平的精细化经营和利用方式转变;有助于引导和鼓励各地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真正实现“让中国的树长大”;有助于倡导和落实多功能森林经营、恒续林经营理念;有助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特别是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全面保护天然林与科学经营天然林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充分发挥天然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又更好地发挥天然林的木材等林产品生产功能,从战略上确保森林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淡水安全、气候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的支撑作用。
《规划》的发布实施是推动我国现代林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其中提出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思想及其理念技术、分期发展目标、技术体系设计、森林作业法工艺规范、分区经营策略、树种经营特征等技术细节,对于进一步制定和实施省级、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引导各地全面持续科学规范开展森林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A19)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