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2018年度 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12.01.2019  00:40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全面完成5项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28项重点职责任务。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完成,全市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粮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便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应急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预算管理全面加强,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服务中央、北京重大活动和军队供应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二、主要工作
(一)全面从严治党,有效落实主体责任。
1.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10个方面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专题,集中学习11次,交流研讨4次;分两期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处级干部脱产轮训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党委(支部)部署中央、市委有关会议文件精神20余次,开展集中学习25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各类教育基地22批次。
2.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17次,确保压力传递到位;层层签订个性化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合力;局党组围绕从严治党有关要求,完善制度12项,健全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纪律警示教育,以违法违纪案件通报为基本教材,组织党员干部学习6次,做到廉洁从政警钟长鸣。
3.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利用各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修课,使党员干部知纪、明纪;强化日常监督执纪,推进党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深入开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发布大讨论专刊34期,征集征文、“献一策”、调研报告、典型材料200余篇;坚持问题意识,研究部署巡视巡查整改工作,自查自纠8个方面11项具体问题,截至目前全部整改完成。
(二)依法全面履职,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1.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夯实。一是市储备粮轮换有序进行。通过12次竞价交易及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的方式,累计轮出市储备粮油63.17万吨,年度轮出计划全部完成。通过竞价交易、郊区收购转储、异地代储、加工企业动态储备的方式累计轮入市储备粮油62.7万吨,全年未发生区域性粮食价格异常波动。1-11月,本市粮食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4个百分点,涨幅低于本市食品类商品1.5个百分点。二是储备精心管理。重新修订市储备原粮和成品粮承代储合同,创新合同形式,签订原粮承储总合同33份、货位合同202份,签订成品粮承储合同39份,承储企业与代储企业签订代储代轮换合同39份,为实现依合同管理奠定制度基础。组织市储备粮承储企业开展两次质量普查,共普查粮油400多万吨,1300多个货位,市储备粮宜存率100%。组织开展市储备粮承储库质量检化验员培训,32家承储库102名检化验员参加培训,提高了检化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狠抓粮食质量。加大粮食质量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扦取并检验样品240份,其中中央事权原粮80份、市储备原粮122份、成品粮样品38份,库存粮食质量合格率100%,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100%。组织开展收获环节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抽检样品16份,其中小麦样品2份,玉米样品14份,收获粮食质量安全指标合格率100%。四是强化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开展挡粮板和危险化学药剂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排查安全隐患56处,全部得到整改;统计和处理报废药渣3664公斤,全部按照规定回收入库妥善保存。五是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活动。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期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爱粮节粮系列宣传活动,营造爱粮节粮的社会氛围。
2.粮食流通改革全面加快。一是粮食安全市区长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市、区两级责任,圆满完成粮食安全市、区长责任制考核,粮食行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推进。二是制定本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意见。以拓展粮食产业链、加快粮食产业疏解、促进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提升、健全粮食市场体系、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为重点研究内容,推动本市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首都粮食安全。 三是开展粮食经营者诚信评价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努力营造行业诚信环境。制发《关于建立粮食经营者诚信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开展全市粮食企业经营活动守法诚信评价工作,规范粮食企业的行为,提升粮食企业的诚信道德水准。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费用监管。参与粮食风险基金中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等相关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认真开展储备粮费用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3.粮食流通模式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园区建设。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将北京大兴国家粮食储备库楼房仓建设项目和北京粮油应急保障中心小麦立筒仓改扩建项目列入国家粮食局投资计划,总投资3.89亿元,总仓容23.63万吨,立筒仓项目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楼房仓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二是探索建立米面等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新模式。收集近三年来67家主食加工企业的基本数据和3家大型商超的主食销售数据,扎实开展调研,制发《关于推进北京市主食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大力推进我市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分阶段逐步培育放心主食示范试点单位。
4.粮食行业有效疏解提升。一是积极推进粮食综合性服务保障中心建设。根据本市成品粮油流通特点及物流发展实际需求,在主城区周边,利用现有仓房设施,培育发展6-8个综合性粮食服务保障中心。目前,大兴粮食服务保障中心已开工建设。二是粮食产销合作深入开展。继续落实2018年产销合作补助资金支持项目,经初审、集中评审,确定益海嘉里生产线工艺改造升级项目为2018年支持内容。协同粮食主产区,配合吉林、黑龙江、山西在京举办品牌推介活动,充分发挥产销区间的粮食供销互补性,进一步增进本市与主产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全市20余家重点粮食企业50余位代表参加首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京粮集团等本市粮食企业与主产区粮食企业签订了粮食采购意向协议。三是积极搭建京津冀粮食行业交流平台。组织召开京津冀粮食行业协同发展第四次局长联席会议,三省市共同签订《加快京津冀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协议》,在统一监管标准、质量安全全程追溯、检验结果互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四是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巩固加强。与25家企业签订了应急加工协议,比去年增加了6家,增幅约31%。日处理水稻和小麦合计约19080吨,比去年增加2160吨,增幅约12.7%。
5.粮食管理服务能力大力提升。一是积极完成粮油库存检查工作。开展市区两级粮油库存检查,检查地方储备粮1894357吨,地方储备食用植物油88755吨。经检查,本市粮油库存账实基本相符,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粮食补贴拨补情况良好;库贷对应,资金占用合理;库存管理规范。二是加强粮油市场监测预警。由区级、市级、国家级共计175个价格监测点共同构成的本市三级粮油价格监测网络涵盖了粮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粮油加工企业、购销企业、收储企业,以及零售企业、超市等多种业态,部分监测点的价格数据已实现手机APP端填报、审核,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幅提升。三是提升粮食流通统计服务水平。扩大全市粮食流通统计调查的覆盖范围,整合各类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掌握社会粮油供给、需求和库存情况,以及全市乡村居民户存粮水平和品种结构。全年举办统计培训3次,约160人参加。四是落实人才兴粮战略。全年开展两期(粮油)仓储管理员和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培训人数近百人,粮食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五是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工作全面完成。全市累计供应小麦60.824吨,玉米1.34吨,面粉10836.89吨,大米2009.02吨,折合原粮共计18634.24吨,共涉及延庆、昌平、门头沟、平谷、房山、密云、怀柔7个区,94个乡镇,1389个村,126018户退耕农户,推动了本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三)全面依法行政,提升工作法治化水平。
1.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印发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意见,完善调研机制,改进调研方式;加快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度融合工作;将粮油仓储备案纳入“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地方储备轮换方式,开展动态储备小麦的试点工作,确保市储备粮常储常新。
2.不断提高制度建设水平。积极开展粮食流通制度体系建设,配合开展立法工作;细化市储备成品粮存储规范管理条款,完善市储备成品粮进入退出机制;认真做好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与机制作用,全年完成各类法律服务35件次,共提出审核意见398条,审核各类协议、合同33件,完成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工作。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开展并指导各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开展国家政策性粮食出库检查、地方储备粮专项检查,以及节前市储备成品粮执法检查,市区两级执法部门全年累计开展粮食流通执法检查约1251次,向监管对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50份,对各类违法违规企业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14次。开展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全市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录入专项培训和粮食流通执法培训工作,参加培训人员累计达到120人次,提高了粮食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4.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年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加强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全面梳理政务公开事项清单,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开信息64篇,报送政务信息64篇,“放管服”改革信息15篇;编发微博835条,今日头条293条;科学设置网站栏目,做好日常管理、运行维护,不断提高政府网站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党管保密,全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
(四)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1.预算编制方面。年度部门预算年初批复项目46个,金额7298.93万元,500万元以上项目设定绩效目标,编制预算项目绩效目标40个,占项目总数的87.0%,金额6750.42万元,占项目总金额的92.5%,委托中介机构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完善,确保绩效目标设定科学合理可考量。
2.预算执行方面。严格预算执行,明确支出责任,定期在局内网公开预算执行进度和结余资金消化情况;加强“三公”经费、会议、培训费重点支出管理,强化支出监管,截至12月末,部门“三公”经费支出19.93万元,会议费支出15.39万元,培训费支出15.26万元,均在年初预算之内;做好预算资金支付工作,年度内国库动态监控中不存在违规划转资金等行为。
3.财政监督方面。做好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财政各项规章,2018年无违反法律规定情况;按要求组织开展2017年度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评价项目26个,占部门项目总数的59.09%,涉及金额6257.41万元。对2018年度40个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进行跟踪,重点跟踪项目18个,资金比重达到91.76%,督促项目目标按期完成。
4.审计工作。2017年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未发现重大问题;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防范财务风险,组织开展5家直属单位的7个审计项目,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和规范经济运行。
(五)全面优化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1.办理审批服务事项情况。将原有的9项政务服务事项,精简6项,完成市政府要求精简50%的指标。进一步优化粮食收购资格许可事项办理程序,将递送材料和送达许可证环节通过邮寄方式完成(由企业选择),实现企业只跑一次的目标。在进一步推进网上业务的同时,将法定20个工作日缩短到承诺15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再次尝试将承诺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加快企业办事效率。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推进在线获取核验企业信息的工作,粮食收购资格许可所需提供的部分材料将实现网上核验。积极落实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工作,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率100%。
2.推进网上办事工作情况。积极开展统一行政审批业务平台对接工作,配合做好网上行政审批事项的统一接件、受理、反馈和送达,实现企业申请材料网上预审,减少企业往返办事机构的次数。局官网开设“政务服务”专栏,网上可办率100%。积极开展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编制局内填报说明,“一对一”进行电话指导,做一对一问题解答。
3.服务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工作情况。加强央企协作,深化认识、主动对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首都粮油安全。服务驻京部队,实现军粮供应零断供,军粮质量零投诉,供应服务零事故的目标,同时赢得部队官兵的信任和赞扬。
(六)创新工作开展,推进粮食收储企业转型发展。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本市储备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引领,加大储备设施整合优化力度,做好储备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促进信息技术与粮食流通业务深度融合。统筹考虑市场正常运营与应急保障基本需求,计划在环京“六环”路附近建立6-8家综合保障中心,择优选择交通便利的粮食收储库,腾出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粮食储备库房,转型升级改造为综合性粮食供给保障中心,集粮食仓储、加工、分装、主食产业化、互联网+粮食等功能于一体的具备一定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的企业联合体。截至目前,2家综合性粮食供给保障中心试点建设已初见成效,约200家成品粮营销企业进驻试点企业,2家试点企业共腾出6栋仓房17个廒间,仓房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成品粮存储能力最高可达约35000吨。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成品粮生产企业与试点企业已达成合作进驻意向,届时将引进成品粮加工、灌装及存储等业务,有力支撑本市成品粮市场运行。综合性粮食供给保障中心的建设,解决了粮食行业仓储难题,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有效疏解了人员车辆,高效保障城市运行;实现成品粮流通全程管控,降低了质量风险;疏通了引粮进京渠道,充实了应急调控“蓄水池”。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在本市粮食仓储、加工方面,还需要加快综合性粮食供给保障中心的建设,积极推动粮食仓储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在市储备成品粮油和应急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储备结构,规范异地代购代储监管,进一步深化京津冀粮食行业协同发展。三是物资储备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物资储备设施规划、布局规划的研究,组织实施好应急储备物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责。
下一步,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完善便民体系,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产业发展,强化管理服务,提升改革动力,全力构建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功能要求相匹配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