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篆书名家笔会“上元雅集”在北京国艺美术馆举行

08.03.2015  14:43

3月8日,由北京市平谷区政府主办的“大美平谷·中国书法之乡——第七届上元雅集友谊奖”书法作品展在北京国艺美术馆开幕。从全国各地征集的300幅精品篆书作品将进行为期5天的展示。

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在3月8日开幕的“上元雅集”书法展上接受采访。

  中新北京网3月8日电(马春江陈建)从全国各地征集的300幅精品篆书作品,3月8日起在北京国艺美术馆进行为期5天的展示。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3000个左右。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以象形字为基础,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今天,篆书在文字应用方面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这种书体处在前书法的文字起源与应用时期,直接关系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这种书体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又以在书法上的独有特征和美的表现贯穿于整个书法史中。因此,篆书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等方面,具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

  “上元雅集”活动在中国书坛享有“篆书盛会”美誉。3月8日开幕的,是由北京市平谷区政府主办的“大美平谷·中国书法之乡——第七届“上元雅集”“友谊奖”书法作品展。它由平谷籍书法家、“中国大篆第一人”王友谊先生在2009年倡导发起,现已成功举办六届,参与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由最初的十几人、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人,有全国大批篆书名家报送作品参评参展。本次征集的作品中,《四书》、《道德经》、《三字经》、《孝经》等经典国学作品,用篆书展现,更具时代感。

  平谷区是北京市首个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的“中国书法之乡”。历届区委区政府都十分重视书法文化的教育与发展,区内学校全部开设书法课程,书法特色校、书法村、书法集著不断涌现,已培养出国家级书法家37人。领军人物王友谊的篆书作品古奥、雅正,气象纯出天然,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2012年12月,被授予中国书法领域最高奖——兰亭艺术奖。

  2013年,平谷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大区建设,挖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区域文化特色,特别设立“友谊奖”,鼓励书法家创作更多有益于社会的文化精品。

  今天,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陈洪武、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张陆一、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彭利铭参加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平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红艳主持开幕式。(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