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北京市质监局批准发布《供热锅炉综合能源消耗限额》等42项地方标准

02.02.2015  18:19
      近日,市质监局批准发布《供热锅炉综合能源消耗限额》等42项地方标准,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进一步推进节能、交通等城市管理服务工作。         为推进本市节能工作由“以退促降”向“内涵促降”转变,充分发挥节能标准在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规范能源利用方式、引导社会合理消费方面的引领及指导作用,2012年,经市政府批准,市发改委、质监局、财政局启动北京市百项节能标准建设工作。本次批准发布《供热锅炉综合能源消耗限额》等12项节能标准,至此,百项节能标准累计发布70项。本市供热消耗能源量约1400万吨标准煤,约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20%左右,《供热锅炉综合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实施后,预测年可降低能耗2.5%左右,节约能源35万吨标准煤左右;本市基站年耗电在9-18亿度左右,折合36.36-72.72万吨标准煤,《移动通信基站能效分级》有利于科学引导运营商对基站选用节能产品和技术;本市大型商场、超市和专业店年综合能耗近5万吨标准煤,《商场、超市能源消耗限额》实施后,预计节约电力10.36%,节约标准煤9.23%;本市在用电梯全年用电量约为26.3亿度,《电梯节能监测》将指导电梯能效监测及其能效评定工作。         交通是首都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加强首都城市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本次发布交通地方标准18项。其中《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规定了公交专用车道的设置原则、设置条件、设置方法及公交专用车道相关设备,将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进行进一步规范。《市政交通一卡通技术规范》系列标准,规定了市政交通一卡通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性能指标、通信及传输要求、安全要求、业务规范、卡片要求、终端要求、检测要求,本次修订旨在保证交通一卡通卡片应用安全,推进一卡多应用业务的发展。《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技术要求》系列标准规定了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接口数据格式、数据传输要求和传输时序、操作界面设计要求、车票处理单元、票卡技术要求等,在庞大的设备量、客运量下,通过标准化保障网络化运营稳定、可靠。《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人员安全管理、行车安全管理、客运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风险和应急管理及安全运营指标相关要求,通过标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严格运营安全管理,提高车站现场安全控制水平。   (市局标准化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