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信带队参加第五届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
本网讯 9月8日,第五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开幕,国内外300多名有机农业、生态环境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围绕“有机农业与乡村振兴”的主题建言献智。
我校校长孙其信,常务副校长李召虎,党委常委、党政办主任李培景;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明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宋涛;山西农业大学校长赵春明、副校长邢国明;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吕永康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孙其信在致辞中祝贺论坛开幕,并高度肯定了大同以有机旱作农业为抓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的创新性、有益性工作。他说,以山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悠久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中有机农业加旱作技术是优秀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投入品的大量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标志。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回归中华农业文明的本源,也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探讨“有机农业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他介绍,2013年,我校与大同以有机农业发展为抓手开展全面合作,经过4年多在灵丘车河村的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机旱作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未来希望对接大同更多贫困地区,以“车河发展模式”为基准点开展有机旱作,带动当地脱贫。
针对我校如何助力大同有机农业发展,孙其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率先在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上发力,通过品牌建设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二是创新探索有机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全产业链的保障助推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三是着力创新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产业组织模式,将产业模式、品牌模式、生产模式打造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四是有机农业发展必须全面介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在过去有机旱作的有益探索基础上培育品牌,从而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中国农业大学将一如既往秉承校训,以支撑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为契机,助力山西和大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武宏文对与会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从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人口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大同的基本情况。他指出,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大同市坚持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有机农业引领农业的持续发展,强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快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建设,为传统农业注入了鲜活的现代因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同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做有机农业领域的先行者、排头兵。
吕永康、赵春明先后发言,他们高度肯定了大同在发展有机农业、建设有机农业园区方面做出的积极有效探索,表示将与大同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提高合作水平,紧紧围绕大同‘一带三创’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标,发挥支撑优势,协助破解土地供给、生态环境等问题;有机农业专家朱安妮宣读了亚洲有机农业联盟主席周泽江向论坛发来的贺词,“在中国北部一个贫困县的大山深处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有机农业论坛,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亚洲和世界有机事业的发展,靠的正是在千百个车河典范带动下的有机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开幕式上,我校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此后的专题报告中,李召虎以“中国农业大学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作了报告。他介绍,在深度帮扶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面,我校以“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为原则,本着“农大之所能,地方之所需”,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并依托“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教授服务团”等平台,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挂职干部选派、公益捐赠等方面积极作为,以期点对点、实打实地做好扶贫工作。
山西省农业厅、大同市、灵丘县有关领导,我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曲瑛德、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段留生、社会服务处处长杜金昆、农学院副院长曾昭海与有关学院专家教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上述活动。
据悉,“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从2014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五届,本届论坛由我校、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支持,灵丘县人民政府、灵丘车河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就“有机生产技术与模式”、“有机社区建设”、“乡村文化与有机社会建设”等作了报告,并围绕有机双创园、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座谈交流。
视频:脱贫攻坚 振兴乡村——中国农业大学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第五届)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