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再生水厂明年10月运行
▲清河再生水厂的工作人员端起一杯再生水进行观察,经过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与自来水在观感和嗅感上都几乎没有区别。
▲工作人员在水厂的膜处理车间进行巡查。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实习记者 朱松梅
江水进京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但如何用好本市的第二大水源——再生水,仍然备受重视。昨天,记者在清河再生水厂看到,通过使用生物菌、超滤膜等技术,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IV类标准。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正在建设中,将于明年10月开始运行。
过滤孔径为发丝千分之一
目前清河再生水厂日处理规模为55万立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品质再生水厂。主要处理来自西郊风景区、高校文教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清河以及回龙观地区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向海淀区和朝阳部分区域提供城市绿化、住宅区冲厕用水和河湖补水。“奥运公园水面的景观补水就来自清河再生水厂。”副厂长鲍海鹏介绍。
从进厂前的黑水,到出厂时清澈的再生水,这短短的24小时内经过了什么处理工序呢?鲍海鹏告诉记者,水厂先使用活性污泥法,把黑水变成黄水。“污水流经生物反应池,里面的微生物会分解杂质。”记者看到,生物反应池里正在不断往外冒泡,“这些微生物一年能‘吃掉’7万多吨污染物!”
经微生物分解后,黄水又是怎样变清的呢?这就用到了超滤膜技术。记者进入膜处理车间,发现这里排列着直径约10厘米的细长白色管子,也就是“膜组件”。1万多个膜组件整整齐齐横向排列,之间用黑色管道相连。鲍海鹏拿起一段膜组件向记者介绍:“膜组件里头还分布着空心的膜丝。”但这些看起来像是面条的膜丝上,却分布着肉眼看不到的小孔,“有的孔径只有0.02微米,大约相当于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污水从无数根膜丝中流过,一些细菌、病毒、大分子污染物就会被过滤掉,然后再用臭氧脱色,让略带黄色的水变清,同时加氯消毒。记者发现,仅从外观来看,很难区别经过处理的再生水和自来水。
地下处理污水 地上田园景观
目前,清河再生水厂的处理能力已经饱和,为改善流域水环境,提升周边环境承载力,清河第二再生水厂今年4月开始全面施工,主要承担清河流域朝阳东三乡区域内孙河、回龙观地区的污水处理任务,以及超过上游污水处理厂能力的污水。
北京市排水集团北排建设公司的负责人宫飞蓬告诉记者,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完全建成投产后,日处理规模为50万立方米,出厂的再生水品质达到地表IV类水体标准。第二再生水厂明年10月将完成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2016年3月将全部完工。据了解,目前清河虽然已还清,但仍有近20万立方米溢流污水靠10项临时治污措施进行处理。明年10月,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投入使用后,将解决清河的溢流污水问题。
“地下是再生水厂,地上是田园景观。”在清河第二再生水厂的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厂采用半地下、全封闭管理,设施运行没有臭味、噪音很小。”据了解,水厂还将呈现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景观。
目前,北京市排水集团已完成5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正在实施的高碑店、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将于2015年完成。“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后,北京中心城区将拥有每天413万立方米的高品质再生水生产能力。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