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好老师 |马钦:时刻不忘初心,终生砥砺前行

10.09.2020  15:23

本网讯 马钦,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2003年参加工作,17年来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中一直坚守“教学工作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老师行为无小节,处处为楷模”的教育理念;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本科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秀;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改革,成果显著;主持参加多项国家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专利实施权成功转化,服务于育种行业,近两年超额完成年度考核工作量(排名进入前20%)。

注重全方位育人

思政是专业课中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教学过程中注重全程育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训练-专业课程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教学期间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政素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人工智能》专业课课堂中,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有效途径。以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融入思政元素;采用线上、下结合,问卷星,微信等社交工具,建立实时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育人价值,为学生启明心智,正确引导职业方向,让课程主渠道功能最大化,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立足教学求质量

教学是春风化雨般的润物细无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马老师的自律信条;

作为一名老教师,教学之余,她勤奋学习,积极钻研,定期参加国内一流企业举办的产学研师资培训,同行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从教17年,马老师主讲课程10多门,教育教学过程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了让学生们在“”中学,享受学习的乐趣,马老师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研究,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和收集信息的能力。马老师在教学上的辛勤付出也带来了回报,学生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科技竞赛荣誉,指导本科生获得ACM国家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铜奖,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铜奖,发表EI期刊等;马老师也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度内涵。

作为核心课程主讲教师,教改中勇挑重担,完成了多门新增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案例的编写工作;主持参加省部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功能专项、多媒体数字课程建设等校级教改项目4项,发表多篇教改论文。

立足教学管理求突破

马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体现在很多教学管理细节中,在实验实践环节,为防止个别同学粘贴拷贝代码,每门实验实训课程考试,马老师都安排学生协作分组,逐个学生答辩、提问、解惑、打分;虽然每次答辩过程持续2-3天,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了考核的公平公正,是让学生通过答辩展示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学间的互学习能力。

马老师除了一线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计算机工程系的教学管理事务,收集、整理教学大纲,每学期教学课程安排,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工程认证等工作随着每学期教学工作进行是她从未停止的工作,为了确保不出差错,她经常放弃双休日和公休假期,选择晚上夜深人静、无人干扰的时候,加班加点仔细整理、核对,在教学管理环节不能出现一丝的纰漏,在整个专业老师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底顺利进入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也于2020年顺利迎来了工程认证的专家进校。

勇于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马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视觉的作物表型测试方法和装备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多项国家级课题,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制了作物表型高通量/便携式无损测量装备。近些年以第1/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排名1)。马老师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于社会,其中两项授权专利进行了实施权转让,研制的玉米便携式考种设备推广销售50余套,提升了玉米考种效率;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2项,著作2部。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马老师多年的科研成果(作物表型考种装备)也被搬到了《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基于前期科研基础,进行人工智能教学实验设备的研制,让学生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农业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绽笑颜”,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让桃李香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