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王罗方:突破瓶颈 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编者按:湖南是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双季稻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强。近年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种粮比较效益低下,水稻生产出现了“双改单”、甚至抛荒的现象,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就如何突破机插秧瓶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王罗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王局长,您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重在突破机插秧瓶颈,您能谈谈这几年湖南省在这方面有哪些成效吗?
王罗方: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现实的需求,也是农业部的要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机耕、机插、机收、机械转运、机械植保、机械烘干六个环节。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以及双季稻机械化技术要求高等原因,过去我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为求突破,近年我们在继续稳步提高机耕机收水平,下劲推进植保、运输和干燥机械化的同时,下最大功夫突破机插秧瓶颈,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连年大步提升。2014年,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5%,比2011年增长8.8个百分点,其中机插水稻1273万亩,机插率20.66%,比2011年增长14.38个百分点。
记者: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都有哪些?
王罗方:从2012年初,我们就推进机插秧一事组织了调研,发现影响双季稻机插的卡口主要有三:一是育不出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二是适用的插秧机具数量不足;三是农民对水稻机插技术及其增产效果不了解,造成兴趣不浓,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三项措施:“主攻为机育秧”、“力推大户购机”、“层层办点示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三项措施湖南省是怎么落实的?
王罗方:主攻为机育秧,就是要育出适合机器栽插的毯状秧。我们做了三件事。一是制定标准,让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和育秧的软盘、硬盘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分片培训,分洞庭湖、湘中、湘南和湘西南四个片区,邀请当地农业、农机专家及种田能手对乡镇农机技术员进行全面轮训,两年共培训5365人次,为基层打造了一支高效精干的农机技术服务队伍。三是成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在洞庭湖双季稻区、河谷平地低矮丘陵双季稻区、高岗山区一季晚稻区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可供贯彻的技术路线。力推大户购机,就是推动由家家户户买农机转到大户和合作组织为主够用农机,让他们为普通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代植保、代收、代烘干等“六代”服务,以此助推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2013、2014两年,我省新推广插秧机超过2万台,其中72%由大户及各类合作组织购买,而高速插秧机由其购买的更是达到90%以上。2014年,全省各类农机合作组织与农户签订机插合同超过100万份,机插面积突破900万亩,在机械化的浪潮中走在最前列。层层办点示范,是我们惯用的办法。我们从2012年起,利用起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契机,省里每年办一批机插秧示范县,2012年50个,2013年60个,2014年70个,市县局也相应办一批示范点、示范片,加起来就是几百个点。适时举办机插秧演示会并进行彻查,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机插秧就很快得到了农民和基层政府的认同和支持。
记者:要实现“全程”二字,水稻的植保、烘干和运输环节等机械化是否也要一并跟进?
王罗方:没错,我前面说到全程包括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必须全程着力。植保机械化方面,我们调研发现,轻型遥控飞机师解决水稻植保机械化的最佳方案和途径。至少在南方是这样。但现在称为植保飞机的很多,其实大多性能不稳定,植保功能达不到要求,所以我们于2014年制定并颁布了《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地方标准。在购机补贴和现代农机合作社项目实施的带动下,全省各地购机踊跃,其中长沙县永华农机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5架植保飞机。2014年,全省共推广各类飞行植保机123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谷物烘干机械化方面。2014年我们鼓励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购置和使用谷物烘干机械,去年全省共购置谷物烘干机械1314台(套),谷物烘干技术的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烘干机保有量已超过3000台,已建成可服务万亩区域的烘干中心305个。在推动田间转运机械化上。我们组织农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制了田间转运机械。该类机械体积相对较小,装载能力强,通过性能好。“龙舟”等企业研发的农田转运机已通过鉴定,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深受农民欢迎,为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圆满的解决方案。
记者: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最终要依靠人来实施,目前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湖南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王罗方:我们认为主要将依靠由新型职业农民组成的农机合作社,这是我国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这个新型经营主体需要有切实见效的措施。2014年初湖南省政府出台文件,决定用两年时间,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3个亿,培育1000家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按照耕、种、收、植保、运输、烘干六个环节全程机械化要求配置先进适用机具,以提高全省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省长给这批农机合作社的定位就是 “小、精、坚”。“小”是指规模经营500亩左右,不追求过大;“精”是指装备精良,管理精细;“坚”是指起步坚实,有较好运营能力。截至2014年底,全省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已达1405个,同比增加550个,增长64%,从业人员6.68万人,作业服务面积1686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这几年,我们在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上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一些成果,但仍有差距,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合计,要争取5~8年实现全省水稻机插水平超过50%,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水平超过6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
记者:谢谢王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