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期吴玉章青年学术沙龙举办 聚焦“穹顶之下”热播背后:社会动员与社会信任

25.03.2016  21:07

3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术沙龙协同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联合举办的跨学科案例开发分享工作坊第四期成功举办。本期工作坊由新闻学院张迪副教授主讲,主题为《“穹顶之下”热播背后:社会动员与社会信任》。科研处沃晓静副处长、谷曙光副处长,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华教授、副主任徐京悦副教授,以及获得2016年跨学科案例开发资助立项的项目负责人或主要项目组成员等10多位教师参加了工作坊。工作坊由宋华教授主持。

沃晓静副处长就跨学科案例开发项目管理工作作出了几点提示。主要包括:科研处资助的案例开发项目与各学院资助案例开发不同,除产出教学案例,还要产出研究型案例;跨学科案例开发项目同其他校级项目一样,也要遵循校级项目管理要求进行的中期检查、结项验收等,可通过案例工作坊、学术沙龙平台进行中期汇报,这是对项目执行情况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项目组不仅要产出案例成果,而且还肩负着探索和传播跨学科案例开发方法、模式、规范的任务,还需与学校案例中心一起进行方法论的总结;跨学科案例开发资助额度较大,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和项目进度执行。

随后,张迪副教授分享了本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情况。《穹顶之下》事件过程相对简单、事件本身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但是事件背后引发的一系列舆论、道德、社会责任等问题以及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却是值得深入研究。项目组以《穹顶之下》文本(视频本身)、《穹顶之下》的公共讨论(微博、新闻报道)、雾霾议题公共讨论(微博、新闻报道)等作为分析对象和素材,将社会学中的社会动员中的框架理论、新闻学中的新闻专业主义、传播学的信任与公共讨论,以及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等理论作为分析视角,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已得到了一些研究发现。现项目组正努力联系《穹顶之下》摄制组以及中石化等干系人,希望通过进一步访谈,获得更深入的发现。张迪副教授还分享了项目组进行跨学科案例开发的一些经验,例如尽量找熟悉的老师合作、找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重大公共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徐京悦副主任对张迪副教授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简单点评,认为该案例项目研究进展顺利并取得了较好的前期成果,在研究方法、理论视角、分析技术等方面给其他跨学科案例开发项目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和借鉴。

来自学校办公室、法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校不同单位的多位老师和同学参与了本次沙龙的讨论与交流,大家结合自己的学科领域和对该课题的理解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张迪副教授也对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给予了一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