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服务精细化运营中大数据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4.02.2015  20:01

  近日,中国通信学会完成了201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获奖项目公示,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信北邮公司创始人廖建新博士主持的“移动通信服务精细化运营中大数据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已经是廖建新教授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第三次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一中国通信行业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另外两次分别发生在2003年和2007年。目前,该项目已被工业与信息化部推荐参评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项目归纳了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精细化运营中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据此创建了大数据精细化运营系统架构(VASLOSA),在此基础上对移动通信信息服务领域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支撑技术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大数据挖掘技术层面,针对该领域中大数据多样性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研发了高维数据自组织检索与可视化、海量流数据相关性分析、异构本体数据语义识别等关键技术,有效发现了数据集内部隐藏的关联网,实现了结构/非结构化数据的去粗取精,从数据中获取新知识,满足了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精细化运营中大数据快速信息检索、时间序列流数据的规律发现和领域相关的知识获取等需求。
  在大数据支撑技术层面,针对该领域中大数据数量巨大、高速产生及易变性的特点,研发了异构数据采集整合、海量数据多路径并发传输、支持Hadoop和Storm集成的统一计算存储环境、服务资源虚拟化与自组织编排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实时与非实时数据集成、在线与离线数据处理融合,解决了在大数据处理的时间、空间以及数据量复杂性方面的巨大技术挑战,满足了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精细化运营中对大数据进行高可靠与强实时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计算的需求。
  基于上述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项目率先设计实现了飞信、农信通业务的精细化运营服务系统,以及综合营销平台、增值业务运维管理系统等移动通信信息服务运营平台系统,在国内率先提供了飞信、农信通、手机阅读商业智能、彩铃深度运营、电信和移动互联网综合流量经营等基于大数据的移动通信精细化运营服务和解决方案。
  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行列。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8项,其中60项已授权;发表SCI检索论文21篇,EI检索论文55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4项。项目产品已在全国实现大规模商用,共取得销售收入27.71亿元,创造利税10.55亿元,为4亿手机阅读用户提供了个性化图书推荐、精准营销等服务,为6700万农村用户提供了精准有效的农信通信息服务,为3.5亿飞信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好友发现等服务,同时也为运营商的多种移动通信信息服务提供了精细化运营、流量经营和深度运营的有力支持,使运营商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项目为移动通信信息服务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为我国建设基于大数据关键技术、支持精细化运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信息服务体系做出了直接、巨大的贡献,有效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取得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政府、专家、运营商、农民用户的高度评价。
  
  附图:面向移动通信信息服务领域中大数据处理的精细化运营系统架构(VASL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