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打动“银发族”有点难
昨天上午九时刚过,位于海淀区苏州街的好邻居便利店里,收银台前已经排起了长队。顾客们结账时掏出来的,不是钱包,也不是银行卡,而是一部部品牌各异的手机。打开微信,点击“刷卡”,收银员拿起扫描仪,对准手机上显示的条形码,“嘀”的一声,表明支付成功。这便是时下流行的微信支付。
为推广这种支付方式,微信将每周二定为“微信支付日”,在这一天,消费者只要在好邻居、全时、永辉、京客隆、天虹、屈臣氏、万宁等商超的本市门店购物,用微信支付结账,满10元以上就能立减10元。这场线下优惠活动的补贴,由微信和线下商家共同负担。
然而,笔者走访发现,与年轻人踊跃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不同,“银发族”接受移动支付就没有那么快了,一些老年人说,自己不敢把银行卡和微信等绑定,“怕钱被偷了。”
“我微信里没钱,怕人偷”
一盒苏打饼干,一瓶乳酸菌,原价10.9元,然而使用微信支付后,20多岁的王小姐只花了九毛钱就买到了早饭,这样的优惠力度让她大呼过瘾。
“我平时到超市、便利店买东西就用微信支付,打车也用微信,不用找零钱还老有优惠,这样的支付日活动我已经赶上两三次了。”王小姐从事互联网行业,生活中也乐于尝试互联网相关的新鲜事物。
相对于便利店里年轻人纷纷尝试微信支付,超市里使用微信结账的消费者则远未形成规模。由于是工作日,在京客隆超市中关村东路店购物的消费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在结账时首选的支付方式,仍以现金为主。
“是要我加你们吗?”面对收银员推荐的微信支付,50来岁的李阿姨误以为需要加关注。当收银员表示不用关注公共号,直接支付即可时,李阿姨立即兴高采烈地表示要用微信支付。可随后收银员却发现,李阿姨的微信钱包中并没有任何余额,也没有绑定的银行卡。最后,李阿姨还是采用了传统的现金支付。
“我的微信里没钱!我怕有人给我偷了,当然不能放钱。”李阿姨说,自己平时虽然使用微信聊天,也在朋友圈里发状态,但从来没想过要用微信购物。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使用微信支付的人群,年龄多在20岁至45岁之间,以白领为主,老年人几乎没有。一方面老年人没有移动支付的习惯,担心财产安全问题,很多人连刷卡支付都接受不了,更何况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支付;另一方面老年人操作手机的技能也不是特别熟练。
移动支付争相进实体店
事实上,即使对于年轻人,微信也远未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要是没有优惠活动,我肯定不会用微信支付。”在中关村一家万宁店购物的谭女士坦言。“我有信用卡,干嘛还要用微信?”
此外,使用微信支付需要移动网络提供技术支持,一旦信号不给力,微信支付也难以完成。一些消费者因此觉得,微信支付也是一桩麻烦事儿。“总不能为了你一人的信号问题,让后面排队的客人都等着吧?还是要为别人的方便着想。”
至于微信支付可能带来的财产安全问题,大部分年轻消费者的心态都比较轻松。一名年轻女孩说:“我的手机设置了手势密码,挺安全的,而且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也没有特别多的钱。”
“移动支付最根本的使命是替代银行卡和现金。”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微信还将加大力度,与更多的线下实体商家合作。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对记者说,不管是微信支付也好,支付宝支付也好,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移动支付的实体落地,“让消费者可以使用任何平台,在任何地方买到想要的任何东西。”现阶段移动支付服务商正通过取得商户支持和提高消费者支付积极性这两方面措施占领市场,“微信支付日”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