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花7500元买20万假币 称只用于自己花销
图为巴某被抓获后,民警在清点假钞。
一名穿着朴素的老太太,带着一个红色旅行包,从新疆伊犁坐班车赶到河南,花7500元买了20万元假币后,她又匆匆踏上回伊犁的班车。她自以为办的“大事”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想到民警正在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回原籍购买假币
11日,伊宁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介绍说,从2015年7月初开始,他们接到线索,有人在伊宁市、伊宁县、巩留县、霍城县使用假币,他们经摸排,初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巴某。“巴某是10月3日乘坐伊犁至河南淮阳的班车去河南的,我们判断她可能回老家取货去了,便展开了调查。”民警说,他们分析,巴某可能是前期进的假币已经用完,这次进的量应该比较大。
10月7日,巴某抵达河南淮阳县,用7500元购买了20万元假币,8日12时30分左右,巴某乘坐班车准备返回伊犁。
根据发车时间、行车速度计算,民警推算,巴某乘坐的班车于11日晚到达,便决定实施抓捕,同时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向伊犁州公安局果子沟检查站、博州公安局通报案情,并派出警力在果子沟检查站蹲守。
民警介绍说,通过调查,他们掌握了巴某的体貌特征和身份信息,并掌握了巴某乘坐的豫P长途客车车牌号。“巴某原本乘坐的是卧铺车,但因卧铺票只售出一部分没能发车,巴某转到了一辆班车上,给了两个座位,车辆变更也给侦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检查站班车上收缴假币
“你的身份证呢?”“我没有身份证,我只记住了身份证号。”11日24时左右,为避免打草惊蛇,巴某乘坐的车辆到达检查站后,办案民警佯装上车检查,对巴某进行询问。“我们上车时,巴某正躺在车辆倒数第二排的座位上休息。”民警告诉记者。
“既然身份证没带,那你拿上行李跟我们到办公室核查一下身份。”民警对巴某说。
“巴某有一个红色旅行包和装食物的塑料袋,当时都放在座位底下。巴某可能想到暴露了,拿行李时企图将装在包中的假币留在座位底下,被我的同事发现了。”民警说。
事后,民警检查巴某的行李得知,巴某其实带了身份证,只不过和假币在一起,她害怕拿身份证被人发现假币。“我们将巴某带到办公室进行询问,巴某对运输假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了解,巴某今年62岁,在霍城县清水河镇住了十几年了。
民警说,他们缴获的假币共有20沓,每沓100张,面额全部为100元,假币冠字号均为B27Y900565。
记者在网上输入冠字号B27Y900565发现,浙江等多地也在今年7月份出现过此类假币。
“年龄大,随身携带不易引起注意”
随身携带20万元假币,巴某一路上很忐忑,害怕过检查站被查。
民警介绍说,巴某购买了20万元假币后,将假币分成四五沓,包裹在塑料袋里,然后和衣服一起放在了红色旅行包中。
“路上检查的都是大行李,我的红色旅行包是随身携带的,一般不会引人注意。”巴某对办案民警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一般也不会引人注意。
假币用于自己花销
“巴某的假币是从河南淮阳县的一个男的手里买的,花了7500元。”民警介绍,嫌犯购买假币后,主要是自己用。
民警说,巴某表示,把假币卖掉还不如自己花出去,“自己花出去除去7500元成本和车票,剩下的就是自己所得。如果卖给别人,只能得到面值20%-30%的收益,再除去成本,赚不了多少钱”。
对在何处花掉假币,巴某称,假币主要在集市、城乡接合部、小商店使用。
“这些假币如果不仔细辨别,一般人不会注意,但在水印、纸张上跟真币还是有区别的。”民警说,与真币相比,假币的印刷工艺相对简单,一个模子可以用好多次,这也是2000张假币冠字号一样的原因。
审讯时,巴某自称是第一次购买假币,是回乡途中遇到一个老乡,对方说有假币出售,问自己是否购买。
民警说,根据他们前期掌握的线索和巴某的行程看,巴某回家是提前联络好的,就是回去取假币的,并且也不是第一次这样做。“巴某的丈夫也曾因购买假币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3次”。
巴某因涉嫌运输使用假币已被刑拘。
来源: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