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 勇于创新 密云县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结合农村特点探索三种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建设“幸福晚年驿站”,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 主要利用农村闲置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改造升级、拓展功能,打造成具有为老服务功能的小型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料、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精神关怀及信息管理等服务。
此模式特点:规模小、功能多、人性化。将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效结合,可在驿站内提供养老服务,也可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2014年下半年,通过走访调研,农村“空巢老人”较多,大部分老人保守着不离故土的传统养老观念。为了能使老年人就近享受便捷可及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选取冯家峪、石城、东邵渠和鼓楼四个镇(街),试点建设7家“幸福晚年驿站”,初步设置家政便民、医疗保障、人文关怀3大类服务,具体包含助浴、助洁、理发、健康体检、生日关怀问候等14种服务项目。并在试点过程中根据老年人需求,不断调整和增加服务内容,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缓解子女没有时间照料老人的压力。目前,石城镇黄土梁村、冯家峪镇三岔口村和番字牌村已经初步建成并逐步开始对外试营业,三家“驿站”拥有托老床位近40张,能够辐射区域内150余位老年人。
(二)依托“邻里互助”,真正将居家服务送上门。 主要是针对部分山区村庄自然村多,村民居住分散,“空巢老人”多的实际,以邻里互助为突破口,由村委会引领、带动本地区有劳动能力和为老服务热情的村民,通过日间巡视为老人提供基本服务。
此模式特点:网格化、零距离、邻里情。以自家为中心,分片包户,跟老年人结成对儿,采取“一对多”的形式,提供日间巡护等基础服务。
该模式在冯家峪镇三岔口村进行试点,三岔口村属于冯家峪镇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下辖13个自然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空巢高龄老人多,为解决山区自然村空巢高龄老人养老问题,由村两委会选举产生8名有爱心、有劳动能力、有为老服务热情的村民,以自家居住地为中心,充分发挥邻里感情,开展互助服务。通过对老年人基础信息的采集和老年人需求分析,已经实施代买代缴、日间巡视等服务项目,让居家老年人享受到邻里的帮助。
(三)开展“老年扶助”,试点农村宅院帮扶养老。 主要是将农村闲置房屋打造成具备基本养老功能的农村宅院,将有意愿共同居住的高龄独居、分散五保及其他需要托老的老年人集中供养,互相扶助,共同生活。并在村内增设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展生活互助、文体娱乐等服务。
此模式特点:家庭化、互助式、结伴式。老年人自愿集中共同生活,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形成一种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的大家庭。
试点在冯家峪镇保峪岭村进行,针对保峪岭村村民居住地相对集中,闲置房屋较多且利用率低的现状,通过翻建维修,打造具备基本养老功能的农村宅院,将本村高龄独居、分散五保以及其他需要托老的老年人集中居住,老人间相互帮扶、相互照顾。目前,三位老人共同合住,平均年龄80岁,身体健康,能够自理,村内增设1名人员进行日常餐饮起居照顾。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个加强”,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面对严峻的形势,局领导高度重视,2014年下半年底带领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深入农村调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密云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二是加强网络建设。 结合我县实际,完善了县、镇(街)、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层级,对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功能定位进行了规范,特别是对村级小型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 通过试点,进一步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志愿服务三支队伍,即:1.在农村本地通过村两委选拔出素质高、能力强、有爱心、有为老服务热情的人员,设置成农村为老服务公益岗,经过岗前培训,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2.发挥低龄老人晚年余热,采取身体状况好、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方式,开展相互帮扶养老,共同生活;3.组织农村本地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进行志愿服务。
(二)实行“三类服务”,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一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采取政府买单的形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部分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特别是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高龄老人,无偿提供精神慰藉、代买代缴、健康检查等服务。 二是实行低价有偿服务。 对有一定经济来源但子女照顾不方便的老人,通过三种养老新模式,实现短期托老或上门居家服务。 三是实行志愿服务。 充分利用村内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及社会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开展理发、体检、打扫卫生等服务。
(三)争取“三项政策”,助推试点新模式的长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实行托管、承包、合作的模式,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体制改革,并采取“一址多点”的经营方式,鼓励镇级养老机构与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开展合作,实行统一管理、运营,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养老联合体,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减轻资金压力的同时降低床位闲置率。 二是研究扶持补贴政策。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规范养老机构及村级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积极研究床位运营补贴政策,扶持三种模式稳步发展。 三是落实老人意外保险。 参照养老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农村全托的老年人缴纳保险,确保老年人出现意外后得到有效保障,降低三种养老模式运营风险。
三、取得成效
一是保障了农村老人有养老的必要场所。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及其他有为老服务需求的老人,三种养老模式不同程度整合个人、家庭、镇村、社会等方面资源,组织发动党员、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文化志愿者,为老人开展联谊帮扶,无论从精神还是生活方面,解决了农村老人无归属感问题,形成了适合农村的养老模式,实现了住有所居、老有所助。
二是就近让农村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三种不同的养老模式,既有效利用了农村闲置资产,又使农村独居老人不出村、不离故土,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基本的养老服务和切实的关爱。
三是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种不同的养老模式,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静、优美、祥和的晚年生活场所,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而且老人自助、村民和老人之间互帮、老人之间互助,组成了一个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幸福大家庭。为有相似生活习惯、相近的人生经历、相互认同的观念的老年人提供了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