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0秒诞生一家企业

25.06.2015  19:20

  在市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发布会上,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实施“先照后证”改革之后,每160秒诞生1户企业,每月新增16000户企业,单户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平均时间成本缩短了10天。

  新红利:先照后证

  “办个执照累个半死”,在原有制度框架下,要开办一家公司需要跨越许多“门槛”,首先要有足够的资本,然后还要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就是“先证后照”。

  改革前,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接近200项,涉及前置审批的市场主体数量约占全部主体的15%。国务院从去年7月起先后确定了近150项“先照后证”事项,将80%以上的照前审批事项调整为照后审批或直接取消,仅保留了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小部分事项。也就是说,今后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这就是“先照后证”。

  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处处长况旭表示,实施“先照后证”推进了市场准入的便利,激发投资的活力和创业的激情。目前北京市每160秒诞生1户企业,每月新增16000户企业。单户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平均时间成本缩短了10天。

  新问题:有照无证

  有人担心,实行“先照后证”后,除了原来的“无照无证经营”行为之外,可能将出现一种新的违法经营类型——“有照无证经营”。会不会出现未经审批违规经营的情况,该如何监管?

  市工商局副局长李异表示,将依托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这一平台,构建双向告知机制,工商部门及时将市场主体年报信息以及抽查、核查信息上传至共享平台。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以后,于1个工作日内将有关市场主体的名称、类型、营业场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信息上传至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系统提醒等方式通知许可审批部门及时接收。许可审批部门在接到系统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将市场主体纳入监管范围,并通过现场检查、网络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企业是否在未经许可擅自经营的违法行为。目前,全市37个政府部门的134项许可信息已实现纳入先照后证管理。

  新监管:联合惩戒

  为避免监管缺位与失位,本市确定了加强部门协作和社会共治,形成跨部门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市政府要求建立由市工商局牵头,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和涉及的37个许可审批部门共同参加的“先照后证”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各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具体的监管工作方案。

  据了解,目前的失信惩戒措施包括:一是任职限制,对于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违法判刑的企业负责人以及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人和负责人,禁止再次担任法人或者高管,实施市场禁入。已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犯罪人员工商登记任职限制数据库,目前已锁定犯罪人员5.75万人,遏制了失信者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二是将不按规定报送年报企业、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以及查无下落的企业锁进企业异常经营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在异常经营名录中的企业3年未改正违法行为的,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三是实施联合惩戒,如在全市范围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的评奖评优中,主办部门登录信用网查询企业信用信息,一旦发现污点企业将丧失评奖评优机会。据了解,目前市工商局已将存在违法问题的1322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杨滨)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