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召开

29.11.2016  13:33

 

      绿色新闻网报道 11月28日,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召开的《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宣传座谈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新社、《中国科学报》、人民网、新华网、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多家媒体记者专题采访了我校水保学院朱清科教授。

 

 

 

      副校长李雄出席座谈会,并代表学校对科技部以及各媒体代表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北林大非常重视科研实践特别是野外科学研究工作,几十年来为行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以朱清科教授为典型代表的专家、团队始终秉承吃苦耐劳、不懈奋斗的精神,为我国林业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他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师能传承北林优秀的科研精神,为祖国的绿水青山事业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成绩。

 

      科技部办公厅宣传处有关同志说,“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宣传活动是今年科技部“最美科技人员”宣传计划之一。在前两天组织媒体走进朱清科教授野外科研基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北林大以及学校的科研团队对陕西吴起生态改善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干部和朱清科教授的深厚情谊。

 

      在座谈会上,朱清科教授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试验基地建设历程和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回答了记者们的采访提问。朱清科教授的导师、同事、学生代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情况。

 

        水保学院院长说,学院长期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优良传统,在全国建立了一批重要的科研站点和野外观测台站,一代又一代的水保人在大山上、森林里实地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他们把祖国的生态事业当成人生的理想,带着学生们工作在艰苦地区的第一线。希望更多的青年人以朱清科教授为榜样,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座谈会由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主持。水保学院承办。水保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校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后,媒体记者一行还参观了水保学院重点实验室。

 

        据悉,11月25日-26日, 科技部组织新华社陕西分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人民网、科技文献出版社等媒体,对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吴起站点)进行了现场采访,吴起县委领导及林业局领导、业界代表20余人参加了现场采访。朱清科教授在试验基地现场向记者们介绍试验基地的相关情况以及试验工作内容。

 

    人物介绍

     

        朱清科教授工作30余年来,长期坚持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黄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区域开发,特别是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复合农林可持续经营与调控等方面科技攻关,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创造性地构造了其实现途径是三环结构发展模式;提出了坡面林草带状复合、塬面及缓坡果农复合等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技术模式和雨季集流贮水时空调水适度胁迫水肥调控技术体系。将适地适树及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更进一步精准化和精细化,形成了黄土高原精准结构配置的近自然植被构建理论与技术体系,丰富了混交林理论与技术,推动了水土保持林学的发展。

 

 

 

      朱清科教授先后在陕西省渭北高原淳化县、山西省晋西黄土区吉县和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吴起县开展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省部级重点课题、国际合作等项目46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优秀学术论文奖2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1项,为我国科研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A11)

来源:实验设备管理处 水保学院                    作者:白云 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