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学科合作项目——“数字文物的水印保护关键技术”课题启动会召开

30.04.2015  19:26

  4月27日下午,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学科合作项目《数字文物的水印保护关键技术》课题启动会召开。该课题由2008年入选科技新星北京交通大学倪蓉蓉教授与北京建筑大学侯妙乐副教授共同承担,主要针对文物三维模型的数字水印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将为文物三维模型的版权问题提供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对文物数字化相关成果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学科合作课题资助项目是科技新星计划在20多年实施经验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2012年,为进一步培养新星计划入选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新星及其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市科委启动实施了交叉学科合作课题资助,对不同领域或学科合作、具有明显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符合首都重点发展方向的项目进行资助。四年来,共有“农产品中毒素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建立及产品开发”、“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心脏起搏能量包”等40项交叉学科项目获得支持。
  会上项目组对团队在文物数字化方面的前期积累和项目执行计划作了详细汇报。2008年科技新星首都博物馆何海平副研究员和2005年科技新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毕银丽教授分别针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和生态修复等实际工作提出需求,对项目的实施提出宝贵意见。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诺将对本项目研究给予全力支持并希望承担后续成果的落地转化工作。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学科合作课题资助更注重入选新星的后续成长,交叉项目更偏重于支持应用型的技术研究。启动会初步达成项目研发方案、最终成果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识。课题在启动时就能找到落地企业,使科学创新真正服务社会,真正达到人才培养和科学转化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