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助力新疆科技精准扶贫(图文)

16.05.2017  15:55

本网讯  5月11日,我校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与新疆农业科学院联合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推进会暨科技小院授牌仪式,13个科技小院落户新疆助力科技精准扶贫。

会议由新疆农科院院长陈彤主持,我校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教授作“科技小院助力精准扶贫”专题发言,新疆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王平生、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高旺盛出席会议并讲话。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小院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村工作,“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以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为目标,致力于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逐步实现研究生成长模式、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习惯、农村村容村貌等的转变。自2009年至今,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覆盖45个作物体系的81个科技小院(包括在吉林农安、新疆和田和云南镇康等地建立的3个扶贫科技小院),为社会和企业输送200多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农民骨干1000多人,培训农民59.4万人次,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1000多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发表文章,成为全球小农户增产增收的榜样;2017年2月获得“2016中国三农创新榜”第一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专门致函称赞说,“科技小院既是你们开创的引导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又是(响应)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一种新模式。

2015年4月,新疆农科院院长陈彤组织相关研究所专家到曲周科技小院参观、了解科技小院的运行模式、成效和经验,并结合“访惠聚”工作,在南疆喀什、阿克苏等地选取有地域特色、代表性的区域,以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制种技术为依托,先后试点建立了3个科技小院。2016年,又组织少数民族妇女到曲周三八科技小院参观学习,加强了农业科技人员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互动联系与交往,增加了感情,传播了先进科技知识,强化了科技对冲极端思想的作用和效果,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了切实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将科技小院的功能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校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与新疆农业科学院针对南北疆各个县的种植结构布局、水肥管理状况、田间管理水平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次协调和统筹,在南北疆又启动建立了10个科技小院,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的同时,助力新疆自治区的科技精准扶贫工作。

会上,昌吉州昌吉市三宫乡、乌鲁木齐市安宁渠镇、伊犁州尼勒克县、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拜城县,喀什地区疏勒县、岳普湖县、库尔干县等地的13个科技小院授牌成立。

会上,新疆农业大学科研管理处热孜燕副处长受蒋平安校长委托,表示将尽快启动精准扶贫科技小院建设工作,以助力科技精准扶贫。新疆农科院副院长木开依、贡锡峰、我校资环学院副院长江荣风,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盛建东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地所、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科技厅等单位的代表和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农民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