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五百年前的空想化为全球实践

28.02.2021  18:12

1516年,被后人誉为空想社会主义开山鼻祖的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针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一个大胆设想,那就是从城市里组织起人员力量轮流下乡支农。当然,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条件下,这只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头脑中异想天开的“空想”。

1923年,列宁同志曾经指出,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和系统地加强城乡文化联系。他还设想能不能把所有的城市支部都“分配”农村支部,使每一个“分配”给农村支部的工人支部,都能够经常注意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时机,来满足自己的兄弟支部的各种文化要求。列宁认为,这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巨大文化任务。

然而不幸的是,仅仅时隔一年,列宁同志就与世长辞,这些想法难以实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为响应中央号召扎根大地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深入农业农村实践,把教学、科研推广延伸到田间地头,把研究生人才培养与一线需求结合起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地服务“三农”,一步一步创造了“科技小院”的办学模式。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创建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至今全国各地推广建设科技小院290多个,不断探索以科技小院助力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形成越来越加生动的实践。其中包括京郊大地数十个“北京科技小院”,作为“科技小院”升级版,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被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誉为科技帮扶的“样板”。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部署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高校师生更多走向农村广阔天地,运用“科技小院”模式助力服务“三农”,必定大有作为。

中国“科技小院”模式因其成功实践而不断走向世界。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14名研究人员历时8年合作完成研究论文《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发表于国际顶级刊物《自然》。河北曲周科技小院也迎来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入驻,成为“国际的科技小院”。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专题研究案例专辑,将我国的“科技小院"模式树立为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学创新和技术服务的典型案例,向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部门发布,推动“科技小院”成为全球实践。

沧桑巨变,换了人间。今天,人们回望五百年前托马斯·莫尔的“三农”空想时,怎能不为世界历史变迁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