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与科普工作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2.06.2017  23:52

      6月9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报社与我校联合举办的科技传播与科普工作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暨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和“我眼中的北京科技周”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报社社长陈鹏、党委书记兼副社长刘峰松、党委副书记林珺,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宣传处处长汤健,我校副校长王维才、党委宣传部部长、学生工作部部长于成文等出席了研讨会,中国科学报社副总编辑张明伟主持会议。

研讨会上,陈鹏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科普工作,激发创新热情,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支撑,既是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维才在致辞中谈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开展科普工作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在科普方面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包括加强科普基地的建设、开展科普项目研究和举办科普系列活动。他着重指出,科普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浩大工程,学校非常愿意与中国科学报等单位继续开展深入合作,发挥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不断探索科普工作规律,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努力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伍建民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市要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科普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北京市科普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打造一批品牌科普活动、进一步来优化科普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培育原创科普产业、更好地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高科普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加强培育创新激情,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做了“科学家与科普责任”的主题报告。卢耀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科学家要在实践中做科普,他说:“通过科学普及发挥作用,提高全民素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复兴梦指日可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在报告中谈到了“科普与创新”的关系,科学普及的本质之一是激发全民的创新热情。他认为,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大学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第一要务,而是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能力和思维方式。只有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才能够有所创新。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在报告中也着重提到了创新,我国国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是6.2%,而国际上的创新型国家一般在30%左右,因此我国的科普工作任重道远。他表示,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在于科学家,而在于公民,只有发挥出全民的创新创业精神,国家和民族才能迅速发展。

研讨会上,“全国高校科普H5制作大赛”和“我眼中的北京科技周”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同期举行。活动期间,共收到了全国86所高校推送的科普H5作品350多个,社会公众递交的北京科技周摄影作品600多幅。经初选、院士专家终选等环节,共评出了科普H5作品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佳作奖20名、组织奖3名。来自我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的朱禹承制作的《科学认识雾霾》、许苏程制作的《熬夜的危害》荣获二等奖;张藜千和李佳纯、谭淋、王曌蕙团队制作的H5作品获得三等奖;郑雪琪和曹宇宁、田晔、白思琦团队的作品入围佳作奖。同时,北京科技大学还荣获组织奖。

近年来,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校内师生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和工作的热情。

(摄影:高   龑)

(责编:邢华超)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提高摄影水平
  为促进第十二届“春雨榜”优秀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的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