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郝立新:五大发展理念凸显了四大意识

16.03.2016  11:00

五大发展理念凸显了整体意识。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发展也是一个整体。社会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综合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性表现在多方面。例如,在发展趋向上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思想;在发展动力上体现了内在性动力与外在性动力的统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一;在发展内容上体现了科学与价值、客观规律与主体诉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五大发展理念凸显了破题意识。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当代中国经历了30多年发展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正在经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历史关头,需要我们把握规律、认清形势、攻克难题、补齐短板。认识经济新常态、顺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成为我们面对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和平发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坚持从严治党、避免“塔西佗陷阱”,成为严峻的形势和任务。改善环境、消灭贫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方面创新不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解决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解决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磨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的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在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大发展理念凸显了底线意识。五大发展理念各有侧重,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主张发展。没有发展,就无所谓发展的理念;没有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里所说的发展,主要是指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存底线无疑是要发展,问题在于如何发展。发展的复杂性在于现实中存在诸多影响发展的矛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这些矛盾,例如,发展底线与生态底线、发展底线与质量底线、发展底线与公正底线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攻坚克难,消除绝对贫困,就必须发展;但这种发展又必须固守一些底线或前提,比如生态不能受到破坏,特别是不能受到根本性的破坏,否则就会丧失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丧失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如果突破了公正的底线,这既违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坚守发展底线、生态底线、公正底线的精神。

五大发展理念凸显了公正意识。共享发展是新发展观突出的创新亮点。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而这一点,恰恰是西方发展理念缺少的,也是以往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做得还不够的。协调发展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共享发展要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些原则将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原文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报]郝立新:五大发展理念凸显了四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