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发布 多项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25.05.2015  12:17

  原标题: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发布 多项成果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

  5月22日,市委宣传部、市科委联合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多项科技成果已获得上亿元直接经济效益,并在环保、节能、公共安全等领域体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市科委委员王建新介绍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发展情况,部分获奖单位代表介绍了项目研发成果。此次发布的系列成果,涉及大气污染监测、食品安全筛查,重大疾病治疗等方面,是支撑《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中重大专项的典型代表。

  其中,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历经18个月的开发,于2013年5月推出了“和芯蜂鸟”芯片,定位精度、灵敏度等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的GPS模块同等水平,极具国际竞争力。实际应用统计数据得出,该芯片首次定位用时平均少于29秒,而国际水平在32秒。该芯片获得2015年北京市科技奖,出货量已超过200万片,位居国产北斗芯片出货量第一,产值达数亿元。该芯片还可被组装成便携式车载导航、电子狗、智能后视镜等,在电动汽车、自行车防盗、以及含定位功能的定位手表、学生卡等可穿戴应用方面已取得实际应用,市场价值不可限量。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研发的“大规模网络视频处理与内容分析技术”,有效解决了大规模网络视频分析与处理面临的瓶颈问题,面向网络视频服务领域和网络视频内容监管领域开展了成功的应用推广,被中国移动和央视网选中,作为其合作运营的手机视频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项目近三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2亿元。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大范围减少了含有色情、暴力或虚假信息的不良视频内容。

  北京交通大学等创新的“穿越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成套关键技术”,自2010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轨道交通的安全评估、检测和监测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参与北京、天津等地重点项目近百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加快地铁建设取得潜在经济效益数亿元。

  科技成果还直接造福众多市民。例如,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研究的“基于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课题,开创智能骨科新术式。新技术使上颈椎内固定准确率由79%提升至93%;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透视由54.3次降为8.8次;骨盆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准确率由76%提高到100%。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等研发的“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智能化应急筛查装备”,实现了快速准确地同机筛查食品中40余种常见化学性和生物性风险指标,解决了传统快检设备功能单一、检测项目少、工作效率低等关键性问题。两种设备已累计运用1000多台套,在北京等近20个省市的千余家食品安全基层执法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广泛推广使用。

  大密度步行客流监测组织疏散关键技术、南水北调受水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共性技术、北京地区空气质量遥感监测技术与工程化应用等科技奖励成果,也在降低人群密集区风险、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助力破解区域雾霾困扰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介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由市政府设立,旨在奖励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本市科技进步,促进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近年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确立奖励重点,一批立足自主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科技成果,摘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为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发挥科技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童曙泉)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