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就是种福气

25.08.2015  10:03
云南腾冲新岐社区探索“靠山吃山”新“”法
种树就是种福气

  出云南省腾冲市区往西30公里,车行半个小时,就到了新岐社区。这里的人们探索“靠山吃山”新“吃”法,不但森林覆盖率达95%,还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逻辑转换。
   靠山吃山,先得养山
  新岐已退休的老支书段生荣开门见山:“种树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我们享受前人好处,也得给子孙多留好处,种树就是种福气。”
  云南多山,滇西尤甚。新岐村躲在山坳里,没有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不说,吃水都会成问题。在几年前云南连续大旱时,记者就发现,杂木林多、生态好的村,龙潭里不断水,反之就得四处拉水吃。打清朝康熙年间定居于此,新岐人就爱栽树。山里人懂得:靠山吃山,先得养山。
  村民段生海保留着2000年时村里传统上常有的“风景照”:远山上四处是“补丁”,红土裸露,这是庄稼收获后的样子。两三年后,当地推广退耕还林,一些村民不理解:都种上树了吃啥?村干部只好带头干。两年过去,村民争先恐后种树,没成想,之前的反对者很快成了造林大户,7400亩的指标实际种了1.2万亩。
  对于有人不理解退耕还林,在新岐当了13年村主任的闫生琼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还没尝到国家每亩每年补助260元的政策甜头,二是没算透账。比如,按目前行情,一棵树一年能增值二三十元,一亩地800棵树,就是2000块,国家还有补助。“你种苦荞能收多少?喂牛喂骡苦不苦?”闫生琼反问。
  同时,社区顺势把属于集体的牧场种上“三棵树”:核桃、红花油茶和银杏,包给村民管理。“再过5年挂了果,村民人均能增收1万多”,社区党总支书记段生力估计。2014年,新岐社区林业资产总值4亿元,人均拥有人工用材林13.6亩、经济林5.6亩,村集体收入达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61元,较8年前翻了一番。
   砍大树栽小树,6万亩林地良性循环
  种庄稼得养骡马牲畜,得建牧场,当年新岐有1600头牛、1200匹骡马,1.3万亩牧场。林业和畜牧业的矛盾咋解决?
  “有了树也未必富,关键看你有没有路”,这是新岐人的切身体会。新岐社区主任闫生彪说:“晴天尘土飞扬,白天拉出去黑骡子,晚上回来变成黄骡子了;雨天骡马驮着东西,路上拔不动腿。”
  新岐人调结构“削农补林”,花大气力修路。从1986年开始,新岐社区陆续修缮了通往市区的主干道,以及通往中和镇打板箐、勐蚌、勐新、桃树河和盈江县盏西镇的道路。“有人说新岐人傻,自己掏钱把路修到别人家门口,比如到打板箐的路13公里,新岐修了11公里。”闫生琼说,“等新岐变成辐射周边的‘小区域中心’,这些人才开始赞成。”
  新岐社区对6万亩林地实行“三三制”:社区集体1/3;小组和村民各1/3。2006年,按要求,集体的山林要分到每家每户,不少村民甚至村组干部都动了心。新岐村两委态度坚决:集体山林是全村人多年创下的共同财富,关乎全村人福祉和山林长青。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大会吵来吵去达成了共识:集体山林不分,征得上级同意“一村一策”,新岐集体林合法保留下来。
  这几年,林业增值了,社区集体的腰板也更直了:社区垃圾处理费和群防群治费一分不收,逢年过节给60岁以上老人发慰问金;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困难户、军烈属户都有补助。重要的是,全社区的林业资源得以稳定:村民的林子“托管”给社区,这些年没发生过森林火灾,甚至还做到给部分树林施肥除草。再通过“砍大树栽小树”,新岐林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新岐没有大面积流转山林现象,社区居民的生活贫富相差也不大。
   好生态让古村换新貌
  新岐绿了,新岐富了,但新岐人并不满足。
  这几年,新岐社区以“古村落、新风貌”为目标,综合开发“生态经济”,培植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增加林业附加值,就能做到“不砍树也能富”。
  现在,新岐人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六成居民入社。段生海家有用材林30多亩,核桃20多亩,还套种了红花油茶和4亩草果。他说:“用材林一年收入1万左右,草果收入一两千元,核桃挂果两年了,红花油茶也收获在即,日子越过越‘增值’。”
  “现在我们村里建筑还是老祖宗的风格,还成立了古村落建设理事会。”闫生彪说,新岐社区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沉淀深厚,碉卡遗址、宗祠建筑等颇具特色。把美丽乡村与保护生态、古树名木、古建筑结合起来,不搞大拆大建。此外,新岐社区还建起垃圾焚烧炉,开挖了160多亩的岐灵人工湖,古村落生机焕发。(记者  徐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