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机购置补贴对象全覆盖 人人都能享受

10.06.2015  11:37
      福建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到2014年底,各级财政共拨付补贴资金22亿元,农业机械化率从2007年的18.3%提高到2014年的41.6%。

但是,由于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事前审批较严而事后监管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2008-2012年,各地纪委、检察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领域陆续查处一批渎职犯罪案件。

为此,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机购置补贴市场化改革,日前又正式印发《2015-2017年福建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农机购置补贴更惠农。

两个脱钩,寻租空间没了

原先,一台农机,从工厂到田间,获补贴要过两道关——农机要进入政府部门编制目录;经销商的资金实力、成立年限须通过农业部门审核。这恰恰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福建良正机械公司副总经理林福长深有感触地说:“做资料、报补,还有时间限制,公司必须安排专人与政府部门对接,稍有疏忽就可能错失目录,造成损失。

对农业部门来说,编制目录和审核工作量大,平均要耗时半年以上。

改革从“两个脱钩”开始。一是补贴机具产品资质与支持推广目录脱钩,二是与经销企业审核脱钩。

2014年,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取消补贴机具产品必须进入支持推广目录这一前置行政许可。“管好该管的,放手不该管的,这个脱钩既杜绝了政府权力寻租的可能,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省农业厅农机处调研员杨斌说。

此举还倒逼经销商转变过去重销售、轻服务的理念。“经销商审核放开后,市场竞争更充分,产品价格下来了,老百姓得实惠。”福建吉峰农业机械贸易公司总经理孙东华说。

政府审核未必能审出优质经销商,市场竞争却能让优质经销商脱颖而出。凭借良好的售后服务,吉峰公司快速发展,省内销售额2009年1000多万元,去年超过6000万元,年均增幅超30%。

脱钩,并不代表放手不管。补贴机具与经销商审核脱钩后,农机部门不再汇总公布补贴经销商名单,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省级农机部门负责及时公布列入黑名单的经销企业和个人名单。

两个全覆盖,人人都能享受

哪些人能获得补贴?哪些机具可列入补贴范围?这两个问题,既是农户和企业最关心的,也是衡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操作层面上是否公平公正的重要标准。

为使补贴对象更公平,从今年开始,福建省扩大补贴对象,实现补贴对象全覆盖。原来仅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可享受补贴,现在所有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牧渔民、城市居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都可享受。

此外,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上全覆盖,共有11大类29个小类56个品目列入补贴范围,基本涵盖了福建粮食生产和特色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所需的主要农业机械。这样就调动了企业的研发生产动力,良正机械公司2009年主打产品仅2种,现在已接近20种。

过去,一些农民中意的小型农机没有列入补贴范围,为了省钱,只得买一些有补贴的农机,用起来不得心应手,造成了浪费。”石狮协盈农机服务合作社理事长林金盾说,全覆盖后,农机合作社和农民的选择空间增大,激发了新一轮农机购置投入。协盈农机合作社有20多个社员,作业耕地3万多亩,去年利润50多万元,社员们舍不得分红,大部分投入购买新农机具。

两个公开,主体责任更突显

把惠农实事办好,让信息完全公开。”本着这一主旨,福建省一方面公开补贴资金结算时限,县级农机部门每月5日前向县财政部门提交补贴资金结算函,财政部门负责资料合规性审核,并于当月20日前完成资金拨付。另一方面,将补贴程序、补贴产品、购机者购买信息、资金使用情况、产品鉴定推广信息、投诉咨询方式等全部公开。

公开后减少暗箱操作,对不法分子可以说是‘天然杀菌器’。”孙东华说,阳光操作减少了企业负担,让企业可以把精力集中放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

屏蔽此推广内容  两个公开突出了市场参与方的主体责任。农机生产企业应对经销商的经销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经销商应对产品销售的真实性负责;购机者应对自主购机行为和购买机具的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风险。

两公开,让我获得更多社员的信任。”建阳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曾雄香说,合作社有100多名社员,这几年买了100多台(套)农机设备,总价值约600万元,获政府补贴约300万元。之前由于信息不够公开,一些社员难免心生顾虑。两公开后,今年已有5名年轻人回乡加入了合作社。

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农业部门将重心移到事后监督,特别是对补贴额较高和有省级累加补贴的机具组织重点抽查核实。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第三方开展机具抽查核实工作,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