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起“议事大巴”

09.06.2015  17:55

  作为最直接接触居民的基础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怎样了解并管理好自己的社区?在北京有这样一个居委会,他们开起了社区“议事大巴”,每周定时开到居民家门口,零距离听取居民的诉求。“议事大巴”开起来后,违建当天就拆了,小区门前路上3天就装了减速带,非法食品加工点没了藏身之处,社区“挑刺”人成了“摘刺”人,开起了“议事大巴”志愿车队。

  每周一进社区访居民

  周一上午9点半,卢沟桥街道大瓦窑社区内,除了留守人员,十多位工作人员往胳膊上套上社区“议事大巴”的红袖标,兵分三路,开始每周一次的社区行。说是“大巴”,其实并没有车,脚就是他们的车。

  大瓦窑社区主任宫晓雪一队的目的地是大瓦窑村回迁房绿洲家园。出了居委会的门,过了马路,向西走大约500米,就到了绿洲家园的门口,几位老人正在晒太阳聊天。

  看到宫晓雪他们,一位姓田的老人赶紧走了过来,“主任,我们那个养老卡什么时候能发下来啊?

  “大爷,您别着急,我们问了,说是人多,得一批批制作发放,卡一发下来我们就给您送家去!

  告别了田老,“议事大巴”又出发了,顺着楼号一幢幢地行进着。绿洲家园有15幢楼,这一天“议事大巴”都要走一圈。

  宫晓雪告诉记者,社区里的事表面看都是小事,但具体到居民家里,就是大事。去年6月,社区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开通一条流动的民意搜集渠道和居民议事通道——“议事大巴”,社区干部分成几条线路,每周一按照预定的线路穿梭在社区1500户居民之间。

  “议事大巴”解决不少事儿

  “刚开始居民还比较拘谨,现在我们每到一站,居民就会围着我们拉家常,我们从中获得不少‘情报’呢。”宫晓雪说。

  5月的一天,“议事大巴”走访到小屯路105号后院,居民反映院子里一租户搭起一间小房,影响居民出行。社区负责小屯路线路的付强等立即到现场查看,情况属实。“议事大巴”找来出租房屋的房主,要求其拆除违建。户主表示同意后,工作人员当即找来锤子、撬棍等工具,拆除了违建。还有一次,“议事大巴”来到丰仪家园时,有居民反映小区西门和小区公园之间的路上经常过大车,老人和孩子出入公园非常危险。“议事大巴”与居民一起到丰仪家园物业协商,第三天,西门两侧就安装上了减速带。

  据介绍,“议事大巴”运行以来,累计走访居民2000多人,收集意见、建议40多项,协调解决民生问题15项、群众个体问题23项、社区建设问题3项。现在社区还开通了“云巴士”,融合微信和微博两类信息交换平台,希望通过新媒体为社区年轻人提供发声的平台。

  “挑刺人”变“摘刺人

  孩子上学没地儿去,她几乎天天到居委会报到;105号院环境乱,垃圾堆成了山,她堵着书记主任要说法……小屯路105号院的王后兰,曾经是大瓦窑社区里有名的“挑刺人”。

  “我就是爱挑刺”,说话直爽的王后兰说,“就像那条‘城建路’,垃圾特别多。那时候总是告状、清理、又脏乱、再告状、再清理,去年那里又多了黑洗车的,四五家。正好‘议事大巴’来了,我就给反映了。”很快,社区协调街道城管科等部门,不仅没收了黑洗车点的设备,还硬化了路面。

  感受到“议事大巴”真管用,在社区的支持下,王后兰领着几名志愿者开起了“议事大巴”志愿车,每天按照路线“行驶”,照着社区工作者的样子收集民情、调解矛盾。如今,像王后兰这样的“议事大巴”志愿车,在大瓦窑社区有10条线路,社区里217名志愿者一起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成为社区的顺风耳、千里眼。

  本报记者 孙颖 X133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