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人民大学《新世界史》创刊

16.08.2017  07:35

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世界史研究集刊《新世界史》于6月正式出版发行,计划每年出版1—2辑,每辑分设执行主编,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常设栏目有“专题研究”、“文献和论著选译”、“学术动态”等。第一辑主题为“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孟广林和历史学系主任王大庆担任执行主编。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新世界史》首发学术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世界史专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学术集刊的编辑、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认为,在世界史被提升为一级学科之后,世界史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国内,世界史专业的学术期刊十分有限,创办新的世界史刊物十分必要。同时,也要面对和努力解决好办刊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表示,长期办好一个学术刊物,首先应有明确的定位。他建议,《新世界史》不要把“”仅仅局限为新的方向、新的视角。“”也可以是“说新话”,对旧的史料做出新的解释,要以开放的态度办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顺洪提出,该刊的发展可以有两种路径:一是目前的以书代刊的形式,现在国内有很多种此类期刊,可以先为办成正式刊物做好准备。二是将来办成正式刊物,要与《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已有刊物在栏目设置和内容上有所区别,互学互补,办出自身的特色。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孝远认为,对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者来讲,不仅要了解国外的新的研究,也要有自己的一家之言,开创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派。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建议,应该扩大对世界史的理解,中国也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部分中国史研究也纳入进来,可以从世界史的角度来观察研究中国史。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春高认为,《新世界史》的“”既可以理解为新的研究,也可以理解为以“求新”作为办刊的目标。他谈到,文章形式可以多样化,西文刊物中的大篇幅文章、书评、笔谈这些形式,我们都可以加以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奉林表示,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新旧要结合起来。要有精品意识,要更加注重文章的质量。

原文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人民大学《新世界史》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