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城乡社会治理新内涵——密云县城乡社会治理经验探索
近年来,密云县委县政府按照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和“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机制,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大力提高基层自治组织活力,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有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全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密云县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承担着保水与富民的双重责任,县域面积2229.4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9万人,全县辖区内有17个镇、2个街道、1个地区办事处,有9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34个行政村。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密云县城乡社会管理服务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城乡基层组织在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基层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功能和服务职能日益增多;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等等。为了应对新情况,切实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县坚持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基层服务水平为主线,建立了“1+5”党组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机制、推行社区参与式协商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员参与社区治理;提出了农村选举“九优先九不宜”,切实提高村委会班子成员素质;不断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高基层组织化程度;通过城乡六型社区和农村典型示范社区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城乡居民水平;大力开展孝亲敬老等文化活动,弘扬道德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和”治社区,以“德”治村的城乡社会治理理念,切实提高城乡社区居民幸福指数,构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富足安康、民主法制、文明祥和、安全和谐的稳定局面。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以和治社区方面
《荀子》:“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社会是人的社会,优质的社会管理与治理体制,必然是多数人参与的社会管理,也只有这样,才会是适合多数人、让多数人满意的社会治理形式。近年来,我县从抓党建、聚“和”力,抓机制、和为贵,抓服务,促和谐等方面形成了以“和”治社区的工作思路。
(一)抓党建,聚“和”力,建立1+5党组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机制
社区党组织肩负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社区科学发展,服务居民群众,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重任。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的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的资源,服务群众、引领和谐社区建设,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2012年开始,密云县委探索推行了“1+5”党组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机制,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居委会、服务站、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五种组织资源,成立社区联合党组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建立协商议事、工作推进、考核激励等制度,构建多维服务系统,延伸党组织覆盖,激活神经末梢,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主体能动作用,形成“党组织引领、部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和谐社区建设新机制。
1、立体式推进。实施党组织重构,建立社区、服务系统、服务载体三级党的组织,配套相应的工作制度,构建高效务实服务网络,实现组织结构、运转方式、服务体系立体式推进。社区党支部吸纳居委会、服务站、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党员负责人作为席位制委员(非党员的作为社区居委会的席位制委员),组建联合党组织,负责落实街道党工委布置的任务,组织实施和谐社区建设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服务系统党支部。在社情民意收集、便民服务、社会组织、志愿者、党员服务等五大服务系统上建立党支部,落实社区联合党组织布置的任务,组织所属服务队和服务协会,收集反馈居民信息、开展各项为民服务。服务载体党小组。各服务队和服务协会均建立党小组,积极发挥党组织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为民服务。
2、多维度引领。社区联合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从四个维度引领和谐社区建设。引领发展方向。社区联合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负责对社区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建设目标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对社区建设重点工作、重要事项进行组织实施,使党组织始终引领和谐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引领资源整合。以社区联合党组织为纽带,统筹居委会、服务站、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组织资源,社区党员、在职党员、机关干部、志愿者等人才资源,以及政策资源,共同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居民关心关注问题,开展全方位便民利民服务,形成促进和谐社区发展的合力。引领文化建设。社区联合党组织通过建立各类文化品牌队伍,组织开展“邻里节”、“传统文化推广”等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引领构建社区居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提高其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规范,营造文明和谐社区氛围。引领服务民生。社区联合党组织通过“走动式工作法”(要求街道领导和社区主任改变以往坐班式办公,每周一次走进社区,通过“走、看、听、问、办”,主动倾听群众所需所想,及时解决居民困难)、“入千户访万人心”等服务载体和“一招鲜”、“心理健康咨询”等专项服务队构建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触角,健全服务机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服务中密切干群关系,体现党组织党员的先进性,实现党组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核心价值。
3、全员性参与。通过党组织引领下的服务载体,落实多种为民服务措施,凝聚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全方位为民服务,大力实施畅通民意工程,广泛开展服务群众活动,普遍建立社区便民服务站,形成全员性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格局。
(二)抓机制,和为贵,推行社区参与式协商治理
社区参与式治理有利于推动政府的赋权和角色转变,提供居民的参与能力,使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社区力量在社会建设中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我县在2014年在城市社区推行社区议事厅的建立。社区议事厅是社区进行议事协商和民主决策的平台,按照统筹设计一室多用的原则,形成相对固定的召开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议事协商会议场所。社区居委会应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社区议事厅”,按照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等团体广泛参与的原则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议。
社区议事厅的推行,普及了参与式社区发展理念,使社区工作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转变为创新发展的思维方式,增强了“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意识,参与式方法在社区管理、矛盾化解、资源整合的方面的应用,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社区参与式协商机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治理主体由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转变,形成了政府、学者、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居民)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
(三)抓服务,促和谐,着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1、打造密云特色社区服务品牌。我县建立了智能化社区服务,即“电子保姆”呼叫服务系统,是北京市首家以“助老、扶残、便民”为宗旨,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手段,提供居民全方位服务的平台。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服务管理,编制了108项《智能化社区服务指导目录》和服务手册,建立了自己的服务队,把加盟服务商无利或利小的技术含量低的服务项目全部承担起来,同时完成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服务,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优惠的生活服务。
2、大力开展和谐社区暨“六型社区”创建工作。2012年,北京市民政局为适应首都新形势新情况,着眼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提出要着力打造“以干净树形象、以规范打基础、以服务利民生、以安全为保障、以健康求发展、以文化促和谐”的“六型社区”,目前,全县共有40个城市社区被命名为北京市“六型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3、积极开展“三社联动”工作。广泛开展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调查,各专业社工组织和社会组织根据社区的需要,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与社区社会组织结对,开展以专业社会工作为主的小组和个案工作,并在试点社区集中开展了项目推介和成果展示活动。
4、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做好社区服务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包括正式出台县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办法,相关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的公开、评估和监管等。另外,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政府提供场地资金和人员辅助支持,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扶持其发展,完善市场化的运作和考核评价体系,由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优质专业的社区服务。二是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志愿者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深化项目化运作模式,推进菜单式志愿服务;大力推行时间记录制度,落实开展对志愿者的星级认定和奖励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以德治村方面
古代儒家主张为政以德,强调道德和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通过倡导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来治理国家和社会。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德”治村理念,从实行“九优先九不宜”,选出优秀的村干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村民满意度;弘扬道德体系建设,打造文明祥和农村环境等多方面不断创新举措,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一)“九优先九不宜”,以德为先选举村干部
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条件的“九优先九不宜”,是密云县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创新,自2007年第七届村委会选举开始,已连续施行了三届。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条件的“九优先九不宜”,是密云县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针对候选人提名票不集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引导广大村民推选相对优秀的人才进入村委会班子,在政府部门指导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的若干项候选人条件。作为村级制定候选人条件的参考,其在制定时具体列举了“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主任候选人优先”等九项优先情况和“受党纪处分或行政处罚且尚在规定期限内”等九项限制情况,因此被惯称为“九优先九不宜”。
“九优先九不宜”虽然由政府部门提倡实施,但其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讨论通过,才能在本村施行,且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对具体条款进行修改或删减。制定的内容对本村所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均有效力,公平、公正、公开,因此具有无可争议的民主性和契约性。“九优先九不宜”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因此各村制定的“九优先九不宜”具体内容和条款必然有所区别,但不论制定什么样的条款,均不能突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这个原则,因此具有法定的地域性和原则性。实践证明,“九优先九不宜”在民主制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条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基础环节保证了村委会成员的整体素质。
(二)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德为本强化自治基础
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举措,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从而增强农村民主管理机制,有效规范了村民自治行为。2003年9月,我县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点题公开、深化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行村务点题公开机制,以村级财务公开为重点,村务点题全面公开,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2005年3月,我县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为村民代表设岗定责活动的实施意见》。村民代表设岗定责活动开设文明风尚类、经济发展类、公共服务类和村务监督类四类岗位,采取个人汇报、村民代表测、党员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的方式对村民代表进行考核,进一步增强村民责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引导村民代表依法正确形式民主权利。2006年5月,我县制定出台《密云县关于开展争当“五好”村民代表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争当“五好”村民代表活动,根据思想素质好、履行职责好、服务群众好、文明守法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标准采取自评、互评、测评、总评、公示、审核的方式对村民代表进行考核表彰,进一步深化村民代表设岗定责工作,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007年试行,2008年我县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八步法和票决制,要求各村委会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级重大事项按照提出议题、议定初步方案、乡镇主管部门审查、广泛征求意见、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形成决议(票决制),组织实施、公开落实情况的八个步骤进行决策。2011年,我县制定下发《关于实行村级财务逐笔公开试点工作的方案》。实施村级财务逐笔公开制度,严格按照逐票登记、逐项审核、逐笔晒账、公开答疑、存档备案的程序,保证了全县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按制度、按时间、按步骤、按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到了村级财务的全公开。2011年6月,我县整合村级原有的村务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率先在全市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并于10月份实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制的全覆盖。同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各项履职制度,督促和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正确履职。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有力保障了村级财务逐笔公开制度等村务公开项目的顺利实施。2012年,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荣获了“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荣誉称号。2014年9月,我县制定出台了《密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六全”模式工作实施方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六全”模式,即推行“全员参与、全部公开、全程记实、全天候查询、全方位监督和全面治理”工作机制,以规范原有制度实施作为保障,推行创新举措作为关键,形成了适合我县农村社会治理的工作模式。
(三)弘扬道德体系建设,以德育人建设文明祥和村庄
1、重视道德建设,制定标准、形成导向,促使村民行为自觉文明。一是制定“村干部道德规范”、“村民道德规范”,让群众易于贴近、学习和掌握,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加强了自我教育和约束,增强了守德意识。二是将德治理念、道德建设等纳入村规民约,倡导村民自觉遵守维护,提升村民素质,营造和谐村庄。三是切实发挥党员作用。以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党员做承诺、比奉献、做贡献活动,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互助组织,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
2、以孝亲敬老等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道德体系建设。近几年,我县积极开展以孝亲敬老等为主题的大讲堂系列活动,并开展好儿媳,好婆婆,好邻居,好子女等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带动,营造和谐农村生活氛围。同时加大文化活动载体建设,建立数字影院、文化体育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使广大村民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强身体素质,促进精神文明道德建设。
“以和治社区”,“以德治村”是涵盖城乡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元素,社区治理好了,社会就会更和谐。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还需要深入理解“和”“德”理念,不断探索完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