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松绑”与监管应并行不悖

16.06.2015  13:30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要求结合医疗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会议要求的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取消床位规模,无疑都是为社会办医“松绑”的关键性举措。这响应了长期以来相关人士的呼吁,有利于社会办医成为纾解民众看病难的有力支撑。

  但是也应该看到,补齐社会办医的“短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固然应该立足于“松绑”,诸如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相关审批,给社会办医一个公平的市场发育环境;而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提高监管水平方面下大力气,以求社会办医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运行,不至于总是成为民众吐槽的对象。

  不客气地说,经过这些年的“野蛮生长”,社会办医在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像虚假诊断、小病大治、收费高企等等。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监管上却有些滞后,跟不上社会办医扩展的步伐。在一些地方,社会办医甚至都没有被纳入正常的医疗资源管理序列,即便发生了医疗事故,也很难采取规范化的解决方案。很多地方干脆抬高社会办医的门槛,以减少处置的麻烦。这种“鸵鸟式”的封堵,不仅不利于社会办医的健康发展,也加剧了公办医疗机构的垄断式经营,加剧了看病难。

  因此,不仅要降低社会办医的门槛,给社会办医以“国民待遇”,让民众有更多的就医选择;也要同步强化监管,将社会办医与公办医疗放置在同样的监管平台之上,一视同仁,以监管促规范,以监管求发展。在扩大供给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办医的服务质量与运行效率。

  此前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也表示,将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发挥有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监管作用,把非公立医疗机构统一纳入医疗纠纷预防、处置管理体系。如果能落实到位,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社会办医公众认同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