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礼仪首次为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保驾护航

31.08.2015  10:49

国宾护卫队苦练慢行技术

  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领队吴万涛和他的队员们都觉得自己做了件极光荣的事情,在“9·3”阅兵式上,他们要用世界外交活动中的最高礼仪为那些代表着正义与胜利的老兵们保驾护航。起初,方队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让265公斤重的两轮摩托低速行驶至每小时10公里还保持整齐。如今,在训练基地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队员已经能够做到低至时速7公里,通过天安门不差毫秒。

   如何受阅?

  45辆摩托时间精确至1毫秒

  日前,记者前往基地采访时,队员在框定轮胎的极狭窄的道路上依次驾驶通过,身姿挺拔。

  在即将举行的胜利日阅兵中,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将首次护卫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乘坐的车辆接受检阅。

  摩托礼宾护卫方队一共由45辆摩托组成,队员将驾驶改良后的白色国产摩托,身着绿色国宾护卫礼宾服,佩戴多功能头盔等装备。由于抗战老兵、烈士子女和支前模范的车辆最先通过天安门,而摩托方队要在前方与两侧护卫,所以这也意味着,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将在分列式中第一个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方队领队、武警北京总队某师副师长吴万涛告诉记者,摩托车礼宾护卫队的压力很大,“阅兵时喊出‘阅兵式开始,标兵就位’,飞机飞过,我们候场,嘉宾就开始看向我们这边,一直到通过天安门以后的疏散线。”

  长安街上,已专门为摩托车画出了两条笔直的白线。根据抗战老兵与支前模范车辆的规模,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也成为最长、最宽的受阅部队。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的时速被要求为每小时10公里,后面跟着的是徒步方队中的三军仪仗队。“所以,我们不仅要有一个漂亮的面孔,还要有一个漂亮的背影。”吴万涛说。

  从调整线到疏散线全长783米,方队训练按照用时4分41秒56进行。

   如何训练?

  突然发难锻炼“骑士”心理素质

  在摩托车礼宾护卫方队设计的三阶段方案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护卫训练课目包括窄路驾驶、“S”形绕杆、蛇形绕点、“8”字绕圈等。吴万涛介绍称,对于“8”字绕圈,连续不间断的旋转让在旁看着的战友都能头晕恶心。

  经历过道路驾驶后,队伍开始练习编队行驶,训练的编队队形包括一字队形、两路队形、前卫队形、菱形队形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训练环节,这些“骑士”最后要过的一关实际上是心理素质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成受阅任务的关键,作为摩托车护卫队员,我们是单兵作战。”吴万涛说,摩托车护卫队员与一般方阵的队员不同,每个人处于单独的空间内,前后左右很大距离内没有战友。“打个比方,我们的坦克车、装甲车阅兵时是一个车组,里面至少四个人,虽然他们之间不说话,但这就像晚上走夜路似的,几个小姑娘走夜路,虽然黑乎乎的,但起码有伴,心里踏实。我们队员骑辆车就是单兵作战,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心理素质必须强大,必须具备遇事不慌、处变不惊的过硬素质。”

  为此,方队采取专门的心理训练与其他课目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邀请心理训练专家进行辅导。额外设置穿越轮胎墙,竖桩障、砖障、木块、排障等训练课目。在护卫技能、队列训练中运用“噪声干扰、模拟对抗、故意发难”等手段,使队员达到“处乱不惊、例行处置”的境界。

  如何故意发难?吴万涛介绍称,比如,行进中突然“给你一嗓子”;设置路障,突然放个水壶在中间;设置人员突然走上去把队员的钥匙给拔了,或者把开关关了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队员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有的人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形。以最后拔钥匙为例,吴万涛说,淡定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先把钥匙捡起来插上重新启动,没拔钥匙把开关关了的,应该重新启动开关。整个过程要保持平稳。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得处置得让别人看不出来,心平如镜。”吴万涛说,现在,经过这种心理素质训练和考核,剩下的这些队员已经能够做到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