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特别报道】缄口赤子,炉火丹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党支部先进事迹
【编者按】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北京市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党支部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七所之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是“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碳材料等领域的科研任务,是中国碳纤维事业的中流砥柱。
(新闻网记者 曾思源)“如果不为人民、不为党工作这么多年,你永远不知道胸前的党徽有多重。”党支部座谈会结束后,一位老党员还反复摩挲着胸前已经被摸得光亮的党徽,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把青春把韶光奉献给了国家军工,把艰难险阻留给了自己。多年过去,他们依旧记得在红旗下的誓言,青丝白发,名誉功利,早已在时光中销声匿迹,只有那颗为党之心不变。他们,就是来自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党支部的党员们。
“我们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把科研成果当作重要检验标准。”
党支部书记迟伟东坚持认为,作为一个以科研为主体的基层党支部,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既是分内的事情,也是对党和国家的一种敬意。“这可能是我们党支部比较特殊的地方,大家都在比较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对于我们而言,服务军工,服务人民,是最重要的事情。”党支部所有成员的笔记本扉页上都印着这样一句话:以党性促科研。这种指导理念让党支部建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使党支部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这可能就是我们与其他党支部的不同之处,当别人还在喊口号的时候,我们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得知支部获评“北京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后,党支部同志们认为他们更应该进一步发挥先锋作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既然我们在这方面有优势,我们就要以这种优势作为依托,领头发展碳纤维行业,反哺军工,服务人民。”
“我甚至不能告诉我的孩子我在研究什么!”
支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走下来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奉献精神。而考验一个党员奉献精神的,是党性。如果提及研究所的荣誉,他们都会笑着摆摆头,这些成就说出来很轻松,但是却要用几十年来沉淀。严格的保密机制,让他们不能随意发表论文,让他们不能了解知悉范围外的领域。他们依然记得,当看见自己参与研发的军工产品出现在阅兵上的时候,内心百感交集,但是却要故作镇定,连家人也不能告诉。“我当时很急迫地想告诉孩子,这就是爸爸的工作,这些爸爸都参与了研发……”说到这,他沉默了好一会,“但是我不能,我是一名党员,我身上有很大的责任,这是我的使命。”
正是这种奉献精神,让研究所成绩斐然:徐樑华,带领团队开发了T-700碳纤维制备技术,被国防科工局指定为国防宇航用国产T700级碳纤维专用技术。张学军和他的团队所开发的国产高模碳纤维BHM3已经批量向军工企业供货,填补国内高模量碳纤维产品的空白。迟伟东和他的团队,在国内率先突破中间相沥青碳纤维连续化制备技术,建立国内第一条中间相沥青碳纤维生产线。他们是研究所的杰出代表,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正是这样一群为国为民的普通党员,让我国碳纤维行业蓬勃发展。
“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灵魂。”
“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他的灵魂。”这是常挂在支部每位党员嘴边的话。党支部的每一次活动照片里,都少不了非党员教师、普通群众的身影。“作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党员是一股细绳,只有跟人民群众这股粗绳拧在一起,才能更坚韧,战胜困难。”这是凝聚力,也是党支部所有活动都对普通群众开放的原因,更是每一个党员都必须把“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放在心头的原因。正是这种凝聚力,让党支部成员和群众一起建立党员了之家,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为党员开展业务和政治活动提供空间和平台;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增强支部成员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如每学期开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为每位支部成员庆祝“红色生日”活动、组织赴卢沟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往平谷参观京郊新农村建设和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党支部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引领。这种引领并不是宣扬,而是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党支部的成员希望让青年教师认为入党是自身的一种修养,党员确实能承担更多,成长更快。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每一个党员都默默付出,敢为人先,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感到入党确实是有意义,能锻炼人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引领,正如古文所言:“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引领恰恰是道的传承,是国之大道的传承。
身披荣誉,头顶光环,反而让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所党支部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身。多年过去,名利早已淡泊,大家早已做到了波澜不惊,宠辱偕忘,但是能让心中波涛汹涌的,还是肩上的使命,祖国的召唤。
供稿单位:宣传部 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