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田径比赛的“气象密码”
【来源:中国日报 2015-08-24】
8月23日,苏炳添(左二)在半决赛中。( 中国日报记者 魏晓昊)
8月22日,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将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大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市承办的最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时间回到7年前的8月,牙买加“闪电”博尔特正是在鸟巢一并打破男子100米、200米的世界纪录,并将两枚奥运会金牌收入囊中。而在2013年8月11日,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突然出现降雨,博尔特却在雨中以9秒77的成绩赢下世锦赛男子100米桂冠。
在上届世锦赛赢下百米飞人大战后,博尔特在庆祝时顽皮地比划出雨伞的样子,他说,无论是否遭遇“雨战”,自己都是“最强者”。事实上,降雨等天气因素的确是田径比赛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它甚至已成为运动员、教练员需要认真破解的取胜密码之一。
超风速成绩将不作纪录
除了部分在冬季举行的赛事外,大多数田径比赛是在室外举行,而温度、湿度、风向及风力大小、是否出现降雨、气压等,都会对比赛造成一定影响。
这当中,风对运动员发挥的影响,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的。顺风无疑有助于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成绩,顶风则会给运动员制造更大的困难;如何利用侧风制定战术,对于参加场地长跑的运动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据研究,如果在静风中运动员用10秒跑完100米,那么在2米/秒顺风情况下只需9.84秒即可跑 完,在逆风2米/秒时则需 10.16秒。顺逆风成绩相差0.32秒,而人类100米成绩提高0.32秒则经历了数十年时间。除了短跑,风速对于跨栏、铁饼、标枪和跳远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
出于公平原则,一旦田径比赛中场地上的风速超过限制,比赛的名次仍由成绩高低决定,但取得的成绩不能成为正式纪录或参与年度排名。田径比赛规则有明文规定:“距离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2米/秒者, 所创纪录不予承认。”“全能运动的单项成绩,凡风速超过4米/秒者,其全能运动纪录不予承认;如单项风速超过4米/秒者,该单项成绩仍应评分和计算名次, 但不得将此成绩和总分作为正式成绩。”
2008年6月30日,在美国田径选拨赛中,泰森·盖伊在100米决赛中跑出9秒68,比当时的世界记录快了0.04秒。不过,由于比赛时的风速达到了4.1米/秒,成绩未被记录。2012年5月6日,中国选手苏炳添曾在百米比赛中跑出超当时全国纪录的10秒04,但可惜的是,比赛时风速达到了2.9米/秒。
25℃至30℃最适宜短跑
温度及湿度对于田径运动员的影响亦非常大。
气温是人体最为敏感的气象要素,通常对运动员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以及血压等有影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专家刘更生说,气温过高,尤其是出现35℃以上高温时,运动员的体内能量消耗增大,易造成中枢神经疲劳,肌肉的活动能力显著下降,影响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严重时会导致抽筋或中暑;气温过低时,运动员容易诱发运动性哮喘,而低温导致肌肉活动不开,筋腱紧张、僵硬, 容易扭伤,不利于提高成绩。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表示,对于短跑和田赛项目来说,最适宜温度是25℃至30℃,对运动员充分热身有利;但对于竞走和马拉松等长距离耐力性项目来说,则是13℃至15℃比较适宜,因为气温偏高会使运动员能量消耗加大。
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在热代谢和水盐代谢方面。高温高湿情况下,空气中的大量水汽会使体表汗液蒸发困难,妨碍人体散热。此外,如果空气湿度太大,运动员会感到情绪郁闷、心理压力增大;空气湿度太小,人又有干渴烦躁的感觉。在气温适中的前提下,50%至60%的相对湿度是最适宜田径比赛的。冯树勇指出,较高的空气湿度对中长跑等耐力性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最大的。一般而言,下午的相对湿度要比上午低,所以中长跑比赛大多安排在下午或晚间进行。
运动员需主动适应天气影响
尽管田径规则规定,只要组委会认定降雨影响不大,比赛就要继续进行。但事实上,降雨对田径比赛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投掷和跳跃类田赛项目,场地湿滑会影响用力和动作完成,因而降雨对其影响较大;径赛项目中,降雨对短跑的影响相对较小,对跨栏比赛的影响略微偏大;如果天降小雨,则会对马拉松跑和竞走等耐力性项目有利。
运动强度越大,对气压的反应越敏感。人的血压会随大气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导致血液流动变缓,运动机能下降。因此,如果在高原举行田径比赛,对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气压略高则有利于铁饼、铅球等器械的飞行稳定。
雷暴活动是否会影响田径比赛?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总工程师宋平健说,举行田径比赛的体育场符 合“平坦空旷”的特征,站立或跑动运动员则属于“突出物”,因而遭遇雷击的风险并不小。不过,在我国,由于安装防雷装置、发布雷暴天气预警信息“双到 位”,近年来,田径比赛中未曾出现过重大雷击伤人事件。
冯树勇说,田径运动员、教练员需要主动适应不利天气的影响。心理方面的,要做到不急躁、不失去信心, 因为参赛者所处的环境是相似的;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天气情况,要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预先制定不同的比赛策略;要关注赛事天气预报,提前做足准备,如在低温时带够保暖衣服,在高温时带上降温和防晒物品,下雨时带好防滑鞋(特别是投掷项目)等等。
针对不同天气状况安排不同的战术,在田径比赛中已非罕见。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幕后团队甚至会专门搜集比赛地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针对热身时间长短、赛前饮食等作出精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