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中的“人大红”

18.10.2017  02:52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北京展览馆一袭红装,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气氛。自9月26日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式向社会各界开放,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接踵而至,共同见证祖国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里的辉煌成就。

(学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共同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赞叹于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之时,我们还看到了一抹亮丽的“人大红”点缀其间——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鼓与呼

(学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共同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在“坚定文化自信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展区,金色的展板上讲述着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实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两个根本任务。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鼓与呼,这是人民大学肩负的光荣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基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许多开创性、奠基性的历史贡献。2004年,中央下发了《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编写哲学科学专业基础教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自“马工程”实施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有54位教师(首席专家24人)参与了29种中央“马工程”教材的编写;97位教师(首席专家36人)参与了48种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的编写。本次展览中有一张图片生动反映了“马工程”专家广泛开展国情调研的情况,这也是人民大学教师积极参与的真实写照。

正如展览里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理论工作的知名品牌。2001年成立的2个全国研究中心,其中一个就扎根在中国人民大学。自成立以来,研究中心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数百项,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培养研究生近百人,举办国内外学术活动近百次。

这里有“中南海讲师”,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这里有“国家高端智库的样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展览里提到的25家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这里还有一批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他们潜心治学,在各大主流媒体发出人大之声……

培养共和国的栋梁之才

(洪大用副校长和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成员共同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展览里一张图片记录了奥运健儿吴敏霞夺冠时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吴敏霞是中国人民大学2004级商学院本科生。还有很多人大学子,他们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用一言一行告诉我们什么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人民大学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引领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展览里“中国人民大学使用新教材进行思政课教学”的照片只是一个缩影——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积极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夯实厚重人才培养计划,人民大学以十足的干劲和实在的方案,走出了一条带有“人大气质”的人才培养之路。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主战场,人民大学形成了“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课程设计,并不断完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放在了重中之重。

实践,是为了在乡土中国求取真知。人民大学系统规划实施人才培养路线图,不断完善五类项目为主体、六大机制为保障、七大平台为支撑的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体系。目前,学校每年有超过5000名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包括“千人百村”“街巷中国”“人大使者家乡行”等在内的一系列品牌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说:“今天,这所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正以‘求人民之是,求社会之是,求国家和民族之是’的价值追求,引领更多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洪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莘莘学子在人民大学的土地里汲取营养、茁壮成长,然后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奋进在时代的前列,成为了“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

坚守人民之名义

(学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共同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在特色体验展区的“网络扶贫”模块,墙上满是科技感的蓝色线条映衬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个大字。一个显示着“全国网络扶贫行动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设备吸引了参观者驻足——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文继荣、窦志成团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全国网络扶贫行动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依托2000多家媒体网站数据及扶贫行动等相关数据的深度整合与分析,网络扶智等内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在内的多所中学提供的数据进行关联关系分析、预测性分析,精确反映了网络扶贫行动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并以灵活生动的可视化方式加以呈现,实时、直观、精准地呈现全国各省、市、县的网络扶贫推进力度,聚焦“精准评估”,促进扶贫成果惠利于民,聚焦“精准帮扶”。

旁边是“智慧教室”互动区,这里正展示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远程上课的画面。通过一个远程多地互动教学系统,可以打通北京和新疆、云南、江西等地的学生课堂,让身处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和北京的孩子们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也被选入“双师教学”项目中,和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分享人大附中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具有公益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有参观者赞叹,这可真是为扶贫做了好事。但参观者可能不了解的是,从窑洞里土生土长的人民大学那厚重的历史:从抗日烽火走来,在时代潮头奋进,她始终关怀着国家的前途,心系着社会的发展,为人民尽心尽力、发光发热。

80年来,这种家国情怀一直流淌在人大人的血脉中,是人民大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内因。”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2017届毕业典礼上说,“作为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作为陕公精神的传承者,同学们要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这个校名沉甸甸的分量,它凝聚着国家的嘱托和人民的诉求。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一定要敬畏人民、为念人民、服务人民、热爱人民。

带着人大精神的烙印,一代代人大人以人民之名义,用双脚丈量土地;以报国之情怀,用赤诚回报人民。

从展览参观归来的老师激动地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这五年里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振奋了精神、提振了信心,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开拓进取,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80载弦歌浩荡,80年桃李芳菲,“人大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繁荣发展史打上了厚重底色。“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是人民大学一以贯之、广为延续的光荣传统,它也正引领着这所学校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