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万圣节成国产恐怖片新爆发点

30.10.2014  02:32

  万圣节成国产恐怖片新爆发点

  作者:数太奇研究总监 王知凡 来源:数太奇

  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装神弄鬼是小孩子的玩意,通宵看恐怖电影才够范儿!金秋十月末,万圣节档降临,国内院线为影迷们准备了一场恐怖电影的饕餮盛宴,恐怖、惊悚、悬疑类影片扎堆上映,从10月17日到11月14日,共有10部带有恐怖色彩的电影上映。

2014年万圣节档中国院线上映的恐怖片

  从上映影片的产地来看,除了美国进口的《移动迷宫》和中韩合拍的《怨灵》外,均是国产恐怖片。

  国产恐怖片市场呈阶梯形爆发式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化发展,作为商业类型片的一种,中国恐怖电影的制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了一批有社会影响的作品,如《黑楼孤魂》(1989)、《夜半歌声》(1996)、《天黑请闭眼》(2004)、《好奇害死猫》(2006)、《荒村公寓》(2010)、《孤岛惊魂》系列(2011、2013)、《笔仙》系列(2012、2013、2014)等。

  2010年以来,国产恐怖片制作呈现了阶梯形爆发式增长,商业营销手法的运用也越来越娴熟。2009年,院线上映的国产恐怖片只有2部,占国产影片数量的2.3%,单部影片最高票房《午夜出租车》是1290万元。2010年,国产恐怖片迎来了第一轮高峰期,恐怖片的数量占到了国产影片数量的8.8%。但在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国产恐怖影片的质量并没有大的突破,导致了“营销热、口碑冷”的局面,这也直接影响了来年国产恐怖片的票房增长。

  2011年,国产恐怖片进入阵痛期,虽然影片的绝对数量有所上升,但除了香港导演执导的《孤岛惊魂》取得了9000万票房的成绩外,其他几部影片的平均票房不到1000万,较2010年1702万的平均票房有所下降。

国产恐怖片数量增长趋势图 国产恐怖片最高票房与国产影片最高票房对比

   从暑期档向万圣节档转移

  暑期档向来是恐怖片的集中上映时段,但是从恐怖片的观众年龄来看,并非如暑期档的目标一样是年轻群体,而是集中在31-40岁。根据数太奇在全国范围内(15万样本)的调查数据显示,恐怖片观影意愿最高的是36-40岁和31-35岁这两个年龄档,分别为26.6%和21.5%,高于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

各年龄阶段观众恐怖片观影意愿

  从近两年的档期分布来看,国产恐怖片集中上映的时间段从暑期档渐渐向万圣节档转移。2012年万圣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10月15日-11月15日),只有一部《诡爱》在10月30日上映,而从6月中旬到8月底这段时间里,共有6部国产恐怖片登陆各大院线。2014年,在万圣节期间上映的国产恐怖片增加到了9部,暑期档上映的影片则降到了4部。

2012年-2014年暑期档和万圣节档国产恐怖片上映数量

  国产恐怖片:见效快、副作用小

  与爱情片、喜剧片、甚至灾难片这类老少咸宜的电影类型不同,一些自称为“胆小”的观众会直接拒绝去看恐怖片,这使得恐怖片的观众群体相对固定,并且观众对恐怖片质量的好坏也有明确的评定标准:是否恐怖。

  2006年开始施行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中要求,电影片禁止载有“违背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内容,必须删剪修改“夹杂凶杀、暴力、恐怖内容……有强烈刺激性的凶杀、血腥、暴力、吸毒、赌博等情节”内容,为了顺利通过电影审查,中国恐怖电影的制作已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行业准则,其中包括“影片中不能有真正的鬼魂存在”、“灵异现象最终会有科学的解释”等。

  这些规定使得国产恐怖片在恐怖场景的表现方面很受限制,往往只能靠突然出现的镜头+刺激的音效这种简单的手法来表现。就像毫无铺垫的,一个人突然从门口面跳出来大喊一声,这种“吓你一跳”的恐怖见效最快,但事后想想,也没多少后怕的感觉。而更为高级的恐怖形式,即营造心理恐怖气氛,则需要更高水准的镜头艺术运用和逻辑严密的剧本编辑,国产恐怖片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影片末尾当一切都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后,“天下无鬼”又是一片云轻风朗。

  还有不少影片大打擦边球,直接以惊悚片、悬疑片的类型呈现,而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恐怖片数量并不多。

  所以,虽然今年万圣节影院里恐怖片扎堆,到处都是设计夸张的海报和广告词,节日气氛营造的十分浓厚,看似“百鬼夜行”,但并不会真正给观众带来多少困扰。喜欢寻求刺激的观众可以去尝试《恐怖电影院》、《怨灵》这类直接打上“恐怖”标签的影片;希望寻求视觉盛宴,却又不想被吓得尖叫的观众则可以拿《秘术》、《密道追踪》这类以惊悚、悬疑为特色的盗墓片“尝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