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分享交流会举行

04.01.2015  18:41

  清华新闻网1月4日电 (研通社记者 胡 轩 伍震环 )12月29日晚,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分享交流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副校长、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杨斌出席了分享交流会。

史宗恺讲话。 常志东

  交流会上,史宗恺对10位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及他们的导师表示祝贺。他说,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的分享交流让在场师生有“畅快淋漓的感觉”,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传递了正能量,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树立了榜样,起到了朋辈激励的效果。他表示,优秀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它不仅是出色的科研经历,还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担当意识。他还勉励研究生拓宽眼界与视野,怀揣理想与追求,用实际选择与行动来履行清华人的责任与使命。

  2014年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经过院系推荐或硕士生自荐、专家评审评议、校务会议审议等环节,共有10名同学获得特等奖学金,其中博士生6名,硕士生4名。作为整个评选工作的组成部分,分享交流会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与示范效应。此次分享交流会上,10位特奖获得者通过PPT展示或访谈交流等方式,讲述了各自学习科研与成长过程中的特别经历与故事。

特奖获得者刘丹(右)及其导师祁海(中)在台上互动交流。 石加东

  医学院2011级博士生刘丹主要研究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如何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选择机制,曾以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分别在《自然》( Nature )期刊发表论文。她重点分享了选择这个研究领域的心路历程,讲述了自己一直坚持追求“有选择的生活”中的故事,用圆规画圆“心不变、脚在动”的例子阐述了她对追梦圆梦的理解。汽车系2012级硕士生朱俊儿曾担任汽车方程式车队队长,带领车队两次夺得国内22公里耐久赛冠军,并获得学校挑战杯特等奖。他在现场分享了车队背后的坎坷故事,用实际经历解释了他对兴趣与责任的感悟,他说,“兴趣只能带你到这里,只有责任才能让你留在这里。”

特奖获得者孙鹏展作分享展示。 石加东

  材料学院2012级博士生孙鹏展大二时就进入实验室开始了科研探索,两年后第一篇SCI文章投稿到国际知名期刊,在文章小改即可发表并有机会获得本科生特奖的关键时期,他发现了文章中存在的问题。面对诱惑,他选择坚守学术底线而撤稿,这也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石。他还分享了他患病期间与妻子合作完成实验并挑战权威的感人故事,给现场观众深刻激励与启发。环境学院2013级硕士生王佳明来自汶川地震灾区,曾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他讲述了自己进入清华后参与9次无偿献血、积极参加公益志愿活动,以及推研后仍远赴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支教的经历,用凝练传神的语言再现了一个个特殊场景与故事,向在场师生传递了公益志愿的正能量。“心若向阳,无谓悲伤,爱,一直在路上。”这是他展示的主题,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特奖获得者王佳明作分享展示。 石加东

  交叉信息院2011级博士生祖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科研习惯与认识,他认为,要想出好的科研成果,需要有科研时间的保障,并要养成好的科研习惯,如每天阅读领域内最新发表的学术论文、经常与导师会面等。他还鼓励大家勇敢的面对科研中的失败与挫折,他说“拔了很久还没拔出来的萝卜,往往是一棵大萝卜”。软件学院2010级博士生吴陈沭是一名“双肩挑”辅导员,曾获得“林枫辅导员奖”。他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成果,分享了科研中的经验与心得体会,并用“笨苹果”理论勉励大家坦然面对科研中的曲折与坎坷。

特奖获得者访谈交流。 石加东

  此次分享会还设置了特奖获得者访谈交流环节。在主持人的提问下,有四位特奖获得者一一分享了自己在清华奋斗和成长的历程。物理系2009级博士生蔡鹏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在除夕夜坚守实验室做实验,并善于从细微的实验现象中思寻背后的原理。电机系2013级硕士生韩金池勇于在学术舞台上展示自己,敢于在学术难题上进行挑战与突破,并乐于“享受”科研中的孤独及寂寞。公管学院2011级博士生罗杭同时在清华公管学院与巴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攻读文理双科博士学位,他的博士选题有强烈的学科交叉背景,具有较强的学术前沿性。美术学院2012级硕士生刁军翔曾参加6次艺考才圆梦清华,进入清华后执着艺术,创作了多件习作,并开办补习班感恩奉献、回馈社会。他的故事强烈的感染着在场每位师生。

  分享交流会上,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黄红选介绍了在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审过程中坚持的评审理念以及评审情况。

校领导与获奖学生及部分获奖学生导师等合影留念。 常志东

  评审专家注重对学生价值、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品评与考察,并对博士生与硕士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基础上,对于博士生侧重于考察其科研创新能力,对于硕士生侧重于考察其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或职业发展能力。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更注重其科研工作的科学意义和创新价值,更加突出学术志趣和创新精神,鼓励挑战权威或经典的学术勇气,包容科研中的失败或论文的滞后,不仅以文章的数量或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衡量其科研成果价值。同时,评审时注重多维度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个性发展,并为此付出具体行动;坚决反对以科研成果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此外,完善了2014年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流程和方式,鼓励硕士生进行自荐,拓宽推荐渠道,体现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分享会现场。 石加东

  研究生工作部相关负责人,部分研究生特奖获得者的导师,以及全校5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编辑:蕾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