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座谈会
4月14日上午,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座谈会在行政楼203会议室召开。各学院研工组组长、研究生辅导员、导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及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近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陈标华主持。
陈标华副校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向参会师生传达了新形势下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他指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研究生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以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他希望与会师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畅所欲言,就研究生思政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其对策提出建议和意见。随后,各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分别以自己近几年的工作经历为例,与大家分享了研究生思政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目前研究生培养以导师制为主,研究生主要聚集在科研实验室,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仅仅辐射到少数学生干部,很难深入到广大学生;同时辅导员身兼数职,很难兼顾各方面工作,实现精细化过程培养和管理。另一方面,研究生自我意识比较强,部分学生功利作风明显,参加德育活动仅为项目化加分,轻视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的长远发展。
导师代表段成红老师认为,研究生思政教育与科研工作开展事实上并不冲突,甚至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应该是全方位的,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用自己的政治觉悟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使学生成长成才的“青春梦”与 “中国梦”紧密衔接。化工学院导师代表认为,研究生思政教育要重视课堂的正面引导作用,还应注重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文法学院导师代表则表示,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贴近研究生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信息学院导师代表结合自己近10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提出了把思政教育内化到学生心里的建议,希望在科研工作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唤醒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材料学院和经管学院的导师则表示,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校需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理学院院长聂俊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可缺位,它关系到学校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研究生不应该只重视科研素养的培养,同时研究生发文章的水平不能等同个人的能力,研究生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会上,来自于各学院的22名学生代表就研究生思政教育及基层党建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材料学院14级博士生代表谭晓村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谈到,“学校正在围绕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而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作为支部书记,谭晓村经常在支部党员群里推送各种有关习总书记讲话,国家方针政策的文章,勉励班上的同学做科研不仅是为了丰满自己,更要在未来的岗位上能够发光发热。文法学院的学生代表于佳平也谈到自己所在党支部的一些日常活动,包括之前印发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相关读本,鼓励学生通过邮件、书信反馈读后感,以及现在正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入党工作等。她也提到,通过开展“红色1+1+N”等共建活动,使支部活动走出校门,极大地提高了化大研究生党员在周围群众之间的影响力。来自信息学院的研究生代表希望学校能提供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等学生活动的场地。
最后,陈标华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对大家就研究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的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表示感谢,同时对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新”的内涵做了三点重要阐述:一是“新”时期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青年研究生,应把握当今的时代背景,胸怀大格局、大情怀、大志向、大追求;二是面对国际复杂的“新”形势,研究生要时刻牢记历史使命,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三是“新”技术高速发展,既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要注重引导广大研究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具体的科研行动和技术创新中,脚踏实地,努力提升自我能力,不断强化个人优势。